周吉平這么看“一帶一路”油氣合作
2017-03-08 14:50:50
摘要:3月6日經濟界35小組討論中,中國石油集團原董事長周吉平指出,“一帶一路”戰略是“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國家重大戰略,而油氣合作在其中發揮著骨干作用。
3月6日經濟界35小組討論中,中國石油集團原董事長周吉平指出,“一帶一路”戰略是“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國家重大戰略,而油氣合作在其中發揮著骨干作用。并對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總理的報告,在講到2016、2017年的工作時,都講了“一帶一路”戰略。“一帶一路”戰略是“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國家重大戰略,已經獲得了一百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有四十多個國家已經簽署了合作協議,今年5月份還要召開“一帶一路”的高峰論壇。這其中油氣合作發揮著重要的骨干作用,也將有力的促進我國油氣企業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過程中,加快轉型升級,加快國際化的進程。
我講三點認識和建議。
第一就是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去,成果顯著。
中石油是九三年開始走出去,九三年我國開始成為石油凈進口國,當時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出要求,中石油開始走出去。到現在20多年了,現在已經有20多家石油企業走出去了,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總、振華這些國有企業,也包括廣匯、中國華信這些民營企業。取得的成果是非常豐碩的,已經基本完成了全球的戰略布局,主要的油氣生產國,我們基本都有合作關系。去年的權益產量達到了1.53億噸,基本在世界范圍內建成了五大油氣合作區,四大戰略通道,東北通道、西北通道、西南通道、海上通道。
目前建成的管輸能力已經達到了5000萬噸,向中國輸油。輸氣能力474億立方米,還在進一步增加。建立了三大油氣運營中心,包括歐洲、亞太、美洲。這些運營中心包括倉儲、煉油、加工、貿易、運輸一體化。
25年來走出去取得了良好的投資回報。中石油在35個國家運營著91個項目,三分之二的在產項目已經實現了投資回收。
其他的還有委內瑞拉重油、加拿大油等戰略物資,有的還在建設中。特別是通過投資帶動了1200多支工程服務隊伍走出去,累計帶動了300億美元的裝備出口,應該說實現了良好的投資回報和帶動效益,特別是積累了國際化的經驗、人才,培養了一批忠誠于祖國石油事業的中堅力量,在世界各國的石油項目上體現了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我們和資源國建立了非常好的合作關系,成果突出。
第二點認識是石油企業走出去,面臨新的形勢,急需要轉型升級。
挑戰和機遇是并存的。挑戰首先是國際油價,2014年斷崖式的下跌之后,今年有所回升,但是普遍認為,今年50-60美元/每桶范圍內的可能性比較大,可能還需要持續比較長的時間,因為現在國際上總體還是供大于求的。
OPEC的限產起了一些作用,但是油價只要開始回升,美國的頁巖油氣也開始回升,50-60美元的價位正好是他們盈利的平衡點,所以總體上還是供大于求。低油價還是對石油企業的經營帶來很大挑戰。
地緣政治更加復雜多變,包括資源國的政局動蕩、政策、恐怖主義的威脅。特別是美國的能源政策,我覺得應該引起很好的重視與研究。美國頁巖氣革命引起了世界油氣格局的重大調整,生產中心向西半球移動,回歸到委內瑞拉--加拿大--美國;消費中心向東移,亞太、太平洋地區。但是中東依然是爭奪的重點,包括伊拉克和伊朗。
特朗普政府新政中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他把石油視為美國的生命線。美國新的國務卿是美孚石油的CEO,能源部長是德克薩斯州的州長,環保部長是俄克拉哈馬州的總檢察長,這些都是跟石油密切相關的。基辛格曾經說過一句話:誰掌握著石油,誰就掌握著世界。這個不一定有道理,但是20世紀確實是這樣的。所以美國的能源政策應該引起很好的重視,而且美國的頁巖氣革命使美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實現了歷史性的回歸和能源獨立,美國開始出口了。特朗普一上臺就批準修建從加拿大到美國的油氣管道,這樣使美國在世界的霸權和強權政治有了進一步的加強。
從機遇來講,“一帶一路”重大戰略的實施,一方面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無論是油氣的生產國和消費國,相當多的國家都有油氣合作項目和需求。另一方面就是國企改革和油氣行業的改革,總理的報告里專門強調了抓好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開放競爭性的領域,國內如此,國際更是如此。
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過程中,推進石油天然氣體制機制的改革,加快國際化的進程,助推企業走出去的業務更加優質高效發展。第三方面的機遇就是低油價下部分資源國的放寬政策,伊朗、阿爾及利亞都在重新修訂合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都在降低開采稅;墨西哥、烏干達、安哥拉等國都在放寬招投標的限制。這些都是給我們帶來的機遇。
第三點認識就是新形式下石油企業走出去要做好四個轉變。
第一,從過去保障中國能源安全的一國保障思維,轉變為著眼亞洲共同能源安全的區域性保障。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了65%,去年可能是67%。原來講50%就是一個警戒線,現在已經大大的超過了。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也超過了30%多。能源安全仍然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需要長遠的認真對待。
加強合作共贏才能筑牢安全保障的基礎,正如總理的報告中講的,在“一帶一路”工作當中,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同奏合作共贏的新樂章;第二,就是從過去追求規模速度,到追求質量效益的轉變;第三,從過去資本輸出,轉變為制造標準、技術、人力資本的全方位走出去;第四,從過去被動適應國際貿易規則,轉變為積極參與國際貿易規則的制定和定價中心的建設。
我講幾點政策建議:
第一是加強與一帶一路重點合作國家的政策標準和機制的對接,實現政策溝通,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機制的完善和建設,加強能源外交,加快推進與沿線國家投資貿易保護協定和避免雙重稅協定的簽訂;
第二,構建“一帶一路”地區能源互聯互通的體系,推進設施聯通。
中俄、中亞、中緬油氣管線已經建成,東線已經開始通了,西線也在談的過程中,倡導共同推進泛亞天然氣管道建設,實現能源生產與消費國的互保,形成亞歐--非洲之間的能源互聯互通大格局;
第三,推進我國在全球能源貿易定價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達到貿易倡導,充分利用“十三五”及未來全球市場供大于求,和我們國家在亞太天然氣增量貿易中的優勢地位,借助上海能源交易中心、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這些平臺,積極發展現貨、期貨等衍生品的交易,逐步減少亞洲溢價,建立和完善境外能源投資帶動貿易工程技術服務、物資裝備走出去的鼓勵政策;
第四點建議,加大產融結合,助推能源與金融一體化,推動資金融通。加大亞投行絲路基金和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對戰略資源類項目、跨國管道建設的支持力度,推動區間結算平臺的建設,爭取推進合作項目人民幣結算,降低匯率風險;
第五,著力推動能源合作本地化和可持續發展,促進民心相通,加強需求導向的國際能源技術公關合作,建立“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專項科研基金,加強與沿線國家能源智庫的深層次交流,通過政府項目或者企業資助的方式,來加強本地化人才的培養,提升我們國家在沿線國家中的軟實力。(《中國能源報》渠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