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集團劉敏:泛能網技術體系與現代能源體系高度契合
2017-07-18 14:17:25
摘要:2017年伊始,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的通知》,最終確定了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共23個項目。
2017年伊始,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公布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的通知》,最終確定了首批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共23個項目。如今多能互補示范工程開工在即,但關于項目的具體實施、商業模式、價格瓶頸、設計規劃等還在探路期。
7月8日,由《中國能源報》主辦的中國綜合能源體系建設系列研討會開篇之作——多能互補政策解讀閉門會在京舉辦,來自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企業代表160人參會,點此查看會議花絮《有人@你|有魔力的多能互補政策解讀閉門會花絮來啦》
在這次閉門會上,就多能互補問題,政府、行業、企業等各方積極踴躍交流,開啟了一場思想的盛宴,不少與會者表示,好久沒有見到干貨這么多的會議了!錯過的小伙伴不要著急,中國能源報微信公眾號特摘錄12位與會代表的精彩發言,慢慢與大家分享。

新奧集團高級副總裁、新奧泛能網絡科技總裁劉敏
國家以能源革命為宏觀指引,著力打造多能互補集成優化示范工程,其理念及目標與現代能源體系高度契合,將有利支撐現代能源體系落地。
傳統能源體系以供給為核心,隨著時代變遷,一系列突出問題和弊端開始顯現,比如豎井發展、孤島運作、市場化程度低、環境污染等,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習總書記提出能源革命,尤其把消費革命放在首位,就是要打破集中式、豎井式、相互孤立的傳統能源體系,構建清潔、高效、經濟、安全的現代能源體系。現代能源體系擁有五大特質——需求側主導、多品類能源融合、多種供能方式協同、多元主體開放共享、需供智慧互動。
新奧經過近10年的探索與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泛能網技術體系。這一體系具有六大特點:多種能源融合、分布式為主體、設施互聯互通、需供充分互動、實時調度交易、儲能技術支撐,與現代能源體系的五大特質一脈相承,高度契合。其內涵是以為用戶提供多能互補的泛能站或泛能機解決方案為接入,利用信息網和氣、電、熱、水等物聯網,搭建各類的能源設施,互聯互通的能源物聯網,形成以人工智能為支撐,多能源智慧調配,互聯網能源共享的新生態,最終實現能源的清潔、高效、經濟、安全的目標。
另外,泛能網依托多年產業實踐,形成了匹配不同業態特征的差異化模式,可充分滿足各類主體的個性化需求,助推區域能源體系升級。目前泛能項目已遍布40多個主要城市,其商業模式、多能互補潛力巨大。在首批23個多能互補示范工程中,新奧入選了兩個示范項目。一是廊坊開發區生態城區塊,該項目業態多樣,包括工業、商業、住宅,采用增量輻射、整體升級模式,依托新增用能主體,發展泛能站,協同存量的能源設施、電力熱力管網,構建泛能微網,最終實現互聯互通;同時,依托平臺進行多區塊整體能源調度、交易,發揮區塊間多能互補協同效應,提升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利用率,形成光伏、地熱、燃氣、余熱、儲能等多能源高效集成的開發區泛能網。二是青島中德生態園,采用泛能規劃牽引網絡迭代模式,以泛能規劃引領,打破傳統能源分項規劃模式,與園區產業規劃深度融合,引導荷、源、網、儲的整體優化布局,構建泛能區域網。
當前我國正處于傳統能源體系向現代能源體系過渡期、關鍵期,傳統能源體系以供給主導解決有無問題,現代能源體系以需求主導解決優差問題,從傳統能源體系到現代能源體系,需要進行能源結構、能源供應方式、能源需供關系的根本性變革,開展技術+模式+體制的集成創新,這是一項關系全局的系統工程。
聚合生態圈合力構建與現代能源體系相契合的新型標準體系,扎實推進多能互補示范工程,有力支撐新型現代能源體系落地,進一步加快能源體制改革,通過標準引領、示范帶動、體制支撐,開展多維創新,加速現代能源體系的構建,帶動社會高效、綠色、智慧發展。《中國能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