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董事長談未來發展:要徹底拋棄高油價幻想
2017-02-23 11:15:26
摘要:我國石油石化產業經過近40年的發展,已告別高增長時代,需求增速全面放緩,產能結構性過剩嚴重,國際油價可能在較長時期保持低位運行,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嚴峻,產業技術革命進展迅速。

做強做優做大中國石化
經過30多年發展、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石化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歷史性跨越,綜合競爭力不斷增強,自2012年以來在《財富》世界500強中的排名連續多年保持前五名,為“十三五”的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決勝階段。因此,“十三五”規劃對于今日的中國,既是經濟進入新常態時期的開拓性規劃,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攻堅階段的收官性規劃,更是為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布局的奠基性規劃,意義非常重大。
對中國石化而言,也是實現轉方式調結構、提質增效升級發展的重要窗口期和戰略機遇期。如何把“十三五”規劃藍圖變為現實,關鍵是要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努力做強做優做大,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努力把中國石化打造成踐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陣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發揮好“經濟野戰軍”的主力作用,用自身的成功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制度的優越性。
全力打造發展新優勢,謀好篇布好局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積極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偉大進程,對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的改革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國企既有企業的特性,更有政治的屬性,承擔著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使命,承擔著經濟功能和政治功能相統一的特殊責任。中國石化33年的發展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和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本政治優勢。充分發揮這一優勢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根本保證。在新的歷史時期,更要著力把國有企業這一特有的政治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同時,也要積極推動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認真實施中國石化五大發展戰略,全力打造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綠色低碳、合作共贏五大發展新優勢,促進經濟發展同步轉化為政治認同。推動中國石化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用我們的成功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價值,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和制度的優越性。
謀劃“十三五”發展,必須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經濟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這些變化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同時,我國石油石化產業經過近40年的快速發展,已經告別高增長時代,需求增速全面放緩,產能結構性過剩嚴重,國際油價可能在較長時期保持低位運行,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嚴峻,產業技術革命進展迅速。可以判斷,中國石化已經到了抓改革、強創新的攻堅期,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期,從做大到做優做強做大的轉折期。這個時期的發展,不再是簡單做加法、搞擴張。必要徹底拋棄高油價幻想,擺脫速度情結和換擋焦慮,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重大判斷和決策部署上來。重點抓住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在適應、把握、引領上下功夫,努力實現更有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
切實踐行五大新理念,明戰略定目標
戰略是發展的先導,要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圍繞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結合新時期發展要求,我們提出了“價值引領、創新驅動、資源統籌、開放合作、綠色低碳”五大發展戰略,作為中國石化“十三五”時期的發展出發點和著力點。把價值引領作為發展宗旨,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把創新驅動作為第一動力,通過體制機制激發科技、管理、產品、服務和商業模式的全面創新;把資源統籌作為重要原則,以市場化手段提升能源要素和資源要素的綜合資源配置能力和保障能力;把開放合作作為關鍵之舉,通過對內對外兩方面開放來放大國有資本功能,提升國際化經營格局;把綠色低碳作為基本方向,服務能源革命戰略,通過節能、減排、降碳來打造產業的綠色發展優勢。力爭到2020年,中國石化資產創效能力明顯改善,資產負債率控制在50%左右;國際化程度大幅提高,海外營業收入等占比達到30%以上;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5%以上;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6%,污染物控制指標全面完成;不發生重特大安全、環保、質量事故;依法治企水平顯著提高,企業文化和品牌影響力明顯增強;員工收入增長與企業效益增長、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黨的建設全面加強,政治優勢進一步轉化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服從服務國家新戰略,強作為講擔當
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支柱,也是貫徹和實踐黨的基本理論的重要陣地。作為央企,中國石化有基礎、有條件、更有責任在服務國家戰略方面有更大的擔當和作為,確保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中國石化落地生根。
一是大力踐行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立足全球布局,優化國際化經營產業布局、資產結構和價值鏈,引導境外油氣、煉化、貿易、工程技術服務和國內市場的良性互動,尤其是要將中國先進的煉油化工技術與裝備打造成新的“國家名片”。二是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調整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的要求,綜合考慮資源獲取、市場空間、環境容量、產業基礎等因素,在寧波鎮海、上海漕涇、廣東茂湛、江蘇南京打造四個世界級煉化一體化基地。三是布局“氣化長江經濟帶”。按照中央對長江經濟帶發展要求,以川渝常規氣及頁巖氣、東海天然氣、山東LNG等資源為基礎,大幅提高向長江經濟帶供氣水平。四是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和“中國制造”部署。加快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加快實現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在國際競爭中實現從“跟跑”到“領跑”。五是服務新型城鎮化國家戰略。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工,布局建筑、汽車、環保、民用等化工新材料產業發展,選擇發展空間好的產品適度做大增量,把頂替進口作為重要發展方向。六是深化中央關于國企改革的決策和要求。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遵循“三個有利于”標準,深化內部改革,釋放改革紅利。
展望“十三五”,挑戰與機遇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中國石化將圍繞國家“十三五”總體部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革創新、擔當作為,推進中國石化“十三五”規劃的落實,努力把中國石化打造成為踐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陣地,成為黨和人民可以真正信賴、依靠的“大國重器”,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王玉普為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文章刊登于2017年第2期《國資報告》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