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何繼江:能源轉型的長期目標是零碳
2017-08-02 19:08:42
摘要: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政策發展研究室主任何繼江表示,能源轉型的長期目標是零碳。

以下為何繼江演講文字實錄:
何繼江:非常高興受邀請參加這個論壇,我跟何建波老師做低碳研究,我參與過碳市場若干課題,我的主題是講能源互聯網如何促進能源轉型,這個數據在座各位都清楚,我們到5月份,我們CCER儲備的量已經達到5000噸的量,這是非常大的數量,這個能有效的進入市場對我們節能減排是非常大的貢獻。這兩個數據大家也應該了解,我們能源領域的化石能源的燃燒和工業生成的排放站到78%,最核心的工作是能源轉型工作。關于非化石能源的發展,2020年15%,2030年20%,2050年最近發改委說到50%的目標,這是對我們非常關鍵的一件事,遠期的事是零碳。李克強強烈推薦的一本書第三次工業革命,他講能源互聯網五大支柱,是風電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建筑成為衛星發電廠,住能技術與建筑的廣泛融合,新能源汽車接入電網,電網需要新能源技術。電力系統要從煤電為主轉到以風電為主,第二是供熱能源轉型,熱點聯產的供熱,轉到到可再生能源,包括地熱這樣的資源來供熱。交通能源轉型,過去的氣柴油。能源互聯網大量的風電、光伏接進來,風電、光伏 難以解決的問題。能源互聯網作為技術方案,技術方向比較明確的。包括我個人在幾年對光伏能不能成為未來主題能源是有疑慮的,現在看來光伏能源成為主體能源。光伏上網的價格在烏海報出0.45元的價格,到219年在新疆地區、伊犁地區0.38元。這件事情是中國企業拉動的,在今年年初,光伏組件成本已跌入三塊錢以下,光伏組件低于6塊錢每W,電力部門轉型和加速。這個數據來自一線的數據,這個大家特別關注一下,浙江省嘉興市,他從系統里截出來的圖片,這變壓器有一個特點中午12點是最低,負荷為零負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光伏,這個屋頂上裝滿光伏,工業園區,很大的園區。這是彩鋼瓦的光伏。這是在水處理廠,用柔性支架做的光伏,他們可以大大削減自己的碳排放量。嘉興有一個電廠200多萬的裝機量因為原來還有一個四季工程要建電站,不讓建了,建了30兆瓦的光伏,這件事情是我們特別關注的。因為我們碳交易行業所有的應當說相當大部分的重點控排企業,都有非常大的空地。火電廠就是,把自己的空地拿出來做30兆瓦的光伏,未來農村成為電力的輸出地,他們可以賣給綠電的,大量的光伏并網之后,靈活性出現問題,靈活性有很多的資源,火電廠出現調控之后,比如說我們智能家居、儲能設備,還有儲能出熱設備,熱點聯產的機組,包括電動汽車,從而使我們接納風電光伏的能力大幅度增強。這是一個電動汽車,大概原理是這樣的,電動汽車為都會有手機通信功能,我們加裝一個軟件,晚上會到家6點鐘插上,但是不是馬上開始充電,晚上12點開始充電,因為有峰谷電價。并且可以有效的利用低網符合。充電汽車未來不僅可以充電還可以放電,北京300萬輛放電汽車,最大功率和北京市總大負荷相當,光伏靈活性大大加強,以風電為主的技術越來越清晰了。未來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是德國的分布式電價的問題,中午的定價越來越低了,未來電價最高是晚上的6-9點鐘,晚上凌晨3-5點充電。另外他會選擇在晚上6-9點之間,不但不充電還向電網放電,這個電網系統靈活性得到解決。汽車有一個非常大的特性,無人駕駛,無人駕駛技術不是一個能源技術,但是深刻影響能源技術,怎么影響呢?你早晨去上班不是開車去上班,是坐車上班。關鍵不是找停車位這么簡單,人家裝支付寶,裝上滴滴打車去拉貨了,也不用你自己安排,哪有停車位空閑自己充電,充電充到一半接到一個首都機場的單,然后馬上就去機場接人。大量的電動汽車無人駕駛狀況下,進入城市里面,滿足這種應急供電的服務對我們電力系統的安全等等,帶來根本性的改變。風電光伏的消納問題在這樣情況下得到改變,而且電力系統的轉型和交通系統轉型得到改變。
一個是電動化,一個智能化,第三個共享化,中國滴滴很厲害,中國摩拜也很厲害。這是摩拜,上面裝一個有一個小的光伏,3W的,一年滿發也是3、4度電。但是人家裝到摩拜單車,這個商業模式大量的共享單車影響,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能源在里面起到的作用是信息的作用,而不單純是能源的作用。這樣我們推薦在城市里面能源體系會有這樣幾個要素考慮,第一個光伏要全覆蓋,電動汽車全覆蓋、需求相應活動性資源,售電公司和能量交易平臺。這塊除了對熱力系統本身可再生能源供熱之外,提供強大的靈活性熱電聯產的工廠,不發電的用出熱罐供熱就行了。電和熱之間有很多耦合的設備,比如說天然氣三聯共,比如生物質熱電聯供,又把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得到保障。交通能源轉型當中還有一個重要方式,電和氣的轉換方式。還判斷天然氣是通向零碳能源的海量,天然氣比例也不低59%,我們判斷中國大量的秸稈等等相關的生物質為要制成契,使我們能源體系未來,使用天然氣,但是用生物質天然氣這樣的狀態。這是我們所描述的能源互聯網,能源端可再生能源,消費端解決電、熱的問題,使電力系統、熱力系統交通系統、氣網、管網互相融通,互相調解,為能源系統我們都可用。這樣的系統在德國、丹麥有一定的探索。我們國家在推進相關的一些嘗試,特別我們最近推幾個試點,包括新能源微網的試點,多能互補試點等都向這個方向發展,這種能源運營在這里面扮演非常大的角色。碳市場的價格我們會注意到北京這地方還有50多塊錢,重慶價格非常之低,對新能源的大家在不同的地方所感受到碳價的信號,節能減排信號非常詫異,這件事情在下一步怎么考慮。
一個考慮,CCER無的供給量潛力意味著什么?第二個碳價與能源轉型、與可再生能源技術的相關性。人家在廠區里面裝30千瓦的光伏。第三個色證書與碳市場的協同,綠證才賣出3000套,綠證能不能和碳交易很好的協同。第四率先達峰城市的可再生能源規劃與城市建設的協同,碳交易、碳核查是一個工具,非常核心的一件事情這些城市要優先做一個可再生能源的規劃,以便推進能源交易,以便推進能源轉型,是未來要做的事情。(能源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