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機組升級改造駛入快車道
2017-04-13 11:58:05
摘要:煤電機組升級改造駛入快車道,年內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000萬千瓦,節能改造6000萬千瓦。
煤電機組升級改造駛入快車道,年內完成超低排放改造8000萬千瓦,節能改造6000萬千瓦。
一方面是國內煤電機組招標數量急劇減少,另一方面是不斷擴容的升級改造和超低排放市場,我國火電設備企業除了加快走出去步伐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疆拓土外,升級改造和超低排放改造將成為主要的新增盈利點。我國《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今年內計劃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規模8000萬千瓦,完成節能改造規模6000萬千瓦。
2016年,我國穩步推進煤炭綠色清潔開發利用,煤電節能改造規模超過兩億千瓦、超低排放改造規模超過1億千瓦。但還有大量的煤電機組釋放出升級改造的訴求,這給設備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服務市場。目前,亞臨界機組通過升參數改造直接跨越至超超臨界機組可大幅降低煤耗,為用戶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而備受市場關注。環保島一體化解決方案可有效實現超低排放,也成為行業競相追逐的熱點。
“跨越式”改造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今年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加快煤電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到2020年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按照2016年煤電裝機規模9.5億千瓦左右來看,加上一批已經開工和核準的項目,到2020年,我國火電機組新增無幾。
但是,在役煤電機組綜合升級改造是國家能源規劃提出的一項重要任務,根據要求,在2020年前,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使所有現役電廠每千瓦時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電廠平均煤耗低于300克。
3月27日,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簡稱“東汽”)鑄造事業部的鑄鋼車間內,該公司承接的鯉魚江項目高中壓外缸特大型鑄件澆注成功。這是迄今為止東汽鑄造事業部生產的最大噸位的特大型鑄件,也是國內最大噸位的火電汽輪機不銹鋼鑄件。鯉魚江項目是東汽對原生產的亞臨界60萬千瓦火電機組進行的首臺“跨越式”創新改造,即直接跨過超臨界機組標準,逼近超超臨界機組標準。經過改造后,機組的蒸汽工作溫度、工作壓力更高,每年將節約燃煤4萬噸左右,同時還能減少氮氧化物、硫化物、二氧化碳等排放。
“國華三河電廠二期工程安裝有東汽提供的兩臺30萬千瓦亞臨界燃煤熱電聯產機組。2013年8月,三河電廠與東汽合作正式啟動4號機組的增容增效改造工作。”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文峰接受《中國電力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以增容5%的方式進行改造,該機組汽輪機熱耗達到了7894千焦/千瓦時,比改造前熱耗率下降了6.3%。供電煤耗降低約20.59克/千瓦時,按年平均運行4500小時計算,年節約標準煤近3萬噸,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東汽一直致力于提升機組的經濟性研究,對標國內外機組經濟性指標,制定通流改造的技術路線。從基礎葉型到三維成型研究,再到新型結構,組織進行了大量的分析、計算、試驗驗證,開發出了全新高效通流技術,并應用在三河電廠、大唐安陽、華潤常熟、華能上都、大唐托克托項目機組通流改造,機組熱耗和效率均處于國內同等級機組中的領先水平。
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超低排放
近年來,我國環保治理市場競爭激烈,無序競爭態勢對于行業健康發展埋下隱憂。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贏得客戶、擴大市場將是重中之重。在商業模式方面,鍋爐制造企業憑借先天優勢向煙氣治理方面延伸產業鏈,不斷向超凈排放協同控制、整體供貨模式轉變,為用戶提供燃燒器的改造和鍋爐環保排放一體化解決方案,為用戶節約成本和時間。
“超低排放實際上是一種多種技術和設備的組合。東方鍋爐十年前就開始對超低排放進行技術研發和準備,走了一條以自主開發為主的道路。從低氮燃燒器、低低溫省煤器、煙氣換熱器到脫硫、脫硝、除塵、脫汞,東鍋全面掌握了超凈排放環保島和系統控制的設備和技術,具備了單獨供設備、建設EPC、協同控制整體供貨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能力。”東方鍋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勇介紹說。
去年5月30日,哈電集團哈爾濱鍋爐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哈鍋”)正式獲得山西華澤鋁電有限公司兩臺30萬千瓦火電機組環保島超低排放BOT項目合同,實現了環保島一體化市場開發零的突破。該項目是國內首個改造最齊全的爐后一體化BOT項目,包含低氮燃燒改造、脫硝改造、脫硫改造、除塵改造及濕式電除塵等一系列改造,實現了從爐內到爐后的協同處理。日前,該項目3號機組一次性滿負荷通過168小時試運行,各項性能指標優良,達到國家超低排放標準。(中電新聞網 于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