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五大發電集團年超百億工資哪里來?
2017-02-22 10:50:16
摘要:目前仍以煤電為主的五大發電集團將如何打破困局,在煤電必將虧損之下實現盈利?

2020年我國煤電行業將出現全盤虧損
2016年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正式對外公布《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預計到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6.8-7.2萬億千瓦時,年均增長3.6%到4.8%。

專家分析稱,按“十三五”規劃的裝機量來計算,煤電行業平均利用小時數將進一步下降,我國電力規劃裝機備用率要顯著高于合理發展水平。若是按照煤電目前裝機量維持在9億千瓦,而其余電源均按照原規劃目標實現,那么備用裝機率雖然依舊高于合理水平,但尚可接受。這表明,2億千瓦的煤電裝機增量都是毫無必要的,2015年的煤電裝機規模就能滿足整個“十三五”期間的電力安全供應。
2014-2016年上半年的低煤價與高上網電價給煤電項目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但2016年煤電上網電價下調以及動力煤價格攀升以來,煤電企業的盈虧平衡已經發生了改變。
在成本、上網電價水平以及時間價值等因素綜合考慮下,按照“十三五”發展目標,煤電項目將無法回收投資,這意味著2020年煤電行業將全面虧損。而若是維持煤電裝機零增長的情況下,煤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將提高,收益水平顯著提高。
綜上所述,11億千瓦的煤電發展目標將導致2020年我國煤電行業出現全行業虧損的局面;“十三五”期間煤電裝機零增長的情形下,煤電項目的經濟性將能夠維持合理水平。
上市煤電企業利潤大減
除了這份分析報告之外,彭博行業研究認為,受煤炭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火電上市企業未來三年的利潤可能會下降。火電企業的凈債務股本比在未來數季度內可能會上升。中國發電企業分紅可能會受到業績疲軟的影響。中國各大火電上市企業的市值均比2007-08年的高峰時期有所下降。電力市場化定價改革可能會使大型發電企業的營收有所下降。
彭博行業研究亞太公用事業高級分析師岳啟堯(Joseph Jacobellie)近日對中國電力行業改革的趨勢作出分析和展望,他認為電價將繼續因供過于求而下降,上市公司裝機量的繼續增加導致煤電利用小時數減少,缺乏煤電聯動致使電價無法在煤炭價格上漲的同時上調,這三個原因將導致電力企業利潤下滑,中國電力企業面臨著巨大挑戰。
在此,我們先來看兩份數據。
第一份是2016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五大發電集團的世界排名及營收。


跟那些常年虧損依靠國家補貼的國企不同,這幾家公司的盈利可觀,但是其高管工資與私企(例如華為)高管幾百萬的工資來說,就顯得有些少了。《財富》世界500強上顯示,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排名129,營收為5872.9百萬美元。雖然都是世界500強,但其利潤差距也非常大。
咱們再來看一個表。

是因為體制還是利潤所導致的工資差異我們并不得知,但與金融行業以及非央企的同行高管相比,其工資并不算很高。現在國家一直倡導電力體制改革,最終的成效會不會與五大發電員工工資有關,還有待考證。但這兩份專家的分析報告,卻讓人不太樂觀。
轉型之路——清潔能源?
煤電行業的全面虧損,五大發電集團必然首當其沖。面對即將到來的挑戰,五大發電集團都在發力低碳清潔能源。

五大發電集團都著力新能源,但依然不能忽視嚴重的棄風、棄光問題。目前全國棄風、棄光問題嚴重的三北地區,部分省市超過30%。目前解決棄風棄光問題的方法包括兩個,一是建設輸送線路(如特高壓)將其輸送到用電量較高的東部地區,二是建設微電網就地消納。在2月16日舉行的2016年光伏產業發展回顧與2017年展望研討會上,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所長李瓊慧表示,特高壓建設投資成本大、周期長,而且每條線路都經過嚴格規劃,這個方法用于解決棄風棄光問題并不現實。由此可見,加強就地消納才是解決棄風、棄光問題的關鍵,但三北地區用電量少,就地消納依然會有大量余電。
煤電面臨虧損,而新能源發電又存在調峰難、棄風、棄光等問題,電力行業未來幾年的路將非常艱難。目前仍以煤電為主的五大發電集團將如何打破困局,在煤電必將虧損之下實現盈利?我們拭目以待!(能源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