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長興電廠:瞄準“四高”目標 建設一流電廠
2016-11-23 11:55:00
摘要:多年來,中國華能旗下的三地上市公司——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科技創新,落實華能“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實現高效益產出”要求。
多年來,中國華能旗下的三地上市公司——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科技創新,落實華能“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實現高效益產出”要求,2014年在浙江湖州建成投產我國首座最高參數的高效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電廠——華能長興電廠,翻開了我國電力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嶄新一頁。今年6月,該廠被國家能源局授予“國家煤電節能減排示范電站”。
高起點規劃為了綠水青山
華能國際將長興項目定位為“清潔高效、綠色和諧電廠的示范項目”,堅持“不僅要做到規范,而且要做到模范”的工作要求,精心謀劃,創新引領,對未來煤電可持續發展進行全新探索。
瞄準高效超超臨界發電技術。2010年,華能國際聯合有關單位進行研發,率先開發出高效超超臨界參數的120萬千瓦超超臨界發電技術,并將這一理論研究成果應用于60萬千瓦級機組技術研究,決定在華能長興電廠工程中率先進行示范。
首創煙氣協同治理技術。華能國際創新思路,2010年經過對德國等發達國家的考察調研,聯合多家國內科研環保單位,研究提出了燃煤電廠煙氣協同治理技術路線,并決定在長興電廠工程中首次進行應用。
開展高標準設計競賽。在工程設計階段,華能國際邀請國內頂尖的四個設計團隊為項目創新領先進行“賽馬”。通過近乎殘酷的“拼殺”,以高效超超臨界、煙氣協同治理技術、廢水零排放、國內首個封閉集束蜂窩型煤倉、GIS高位布置等為代表的電力建設最新前沿技術進駐長興電廠。長興電廠廠長張峰介紹說:“長興項目引入‘環保、集約、和諧、自然’的后工業化設計理念,對建筑外形進行蘊含江南文化元素的藝術化處理,使之與江南水鄉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高標準建設打造行業標桿
長興工程突破常規,采用了多項國內首創的創新技術,在國內無現成設計、無現成設備、無現成施工和運行經驗。要想將這些技術成功實施應用,困難很大,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
華能國際聯合11家單位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及時協調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的問題。長興電廠認真組織做好技術課題攻關,攻克了各類難題,完成課題研究成果13冊,獲得87項專題研究成果,取得了7項國家專利。
長興電廠編制推行《工程創國家優質獎總體規劃》和《創優實施細則》。強化基建過程管理,嚴密掌控工程安全、技術、質量、工藝情況,推行施工亮點和工藝樣板策劃,形成了主廠房清水混凝土、大小徑管道安裝布置、土建細部裝飾等系列亮點工藝。工程還首次在國內建設“8”字型異型煙囪,貌似一桿“雙筒獵槍”,猶如神來之筆。工程采用側煤倉及取消除氧間的方案,減少四大管道長度32.5米,減少電纜使用量160千米,熱效率提高到46%;優化生產、生活區布置,項目單位容量占地僅為國家標準的三分之二。
電廠所在地是千古名詩“西塞山前白鷺飛”所描寫的地方。在工程建設期間,長興電廠在寸土寸金的建設場地旁,圈出幾十畝地為南來北往的白鷺保留棲息地,吸引了來往的白鷺在此嬉戲,為白鷺打造了一片綠色家園。
2014年12月17日、29日,長興電廠兩臺66萬千瓦機組相繼通過168小時試運,成為當時我國最高參數的高效超超臨界機組,標志著我國電力設計、制造、安裝和調試水平又邁上一個新臺階。
長興電廠工程攬獲了國內外諸多榮譽、獎項。至目前,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64項,包括國際級獎項1項、國家級獎項21項、省部級獎項42項。其中,《660兆瓦高效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應用技術研究》榮獲2015年度中國電力建設科學進步一等獎,脫硫廢水零排放項目獲得國際水務聯盟頒發的“全球年度最佳工業水處理項目獎”。
高水平管理奮力追求卓越
機組投產后,長興人的腳步并沒有停止。該廠著力實施績效管理,用定量考核設定獎懲層次,用勞動競賽調動積極性,用獎勵回報付出,有效調動了干部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為國內首個高效超超臨界機組,運行中最大的難點在于實現機組再熱溫度穩定在620攝氏度。電廠抽調精兵強將,合力眾創,通過提高鍋爐主火焰溫度、爐膛吹灰多頻次小范圍實施、磨煤機改用上層磨運行等14項創新,逐步解決了機組無法在設計參數穩定運行的技術難題。
長興電廠環保專工黃國新介紹說:“煙氣協同治理系統無現成運營經驗可循,我們精心摸索,嚴格控制、精密調整設備的關鍵指標,機組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三項排放指標分別達到每標準立方米11.54、39.01和2.27毫克,完全滿足并優于國家超低排放要求。”該技術與常規減排方式比,投資少、節能好,樹立了我國火電減排既節能又環保的典范。
長興電廠采用混凝土全封閉集束蜂窩型煤倉,整個煤倉占地僅1.3萬平方米,和露天煤場相比,節省了80%的占地面積,實現了空間資源最大化利用,消除了煤灰外揚可能。
高效益產出花開滿園結碩果
長興電廠機組設計熱效率高達46%,投產后經過不斷調整優化,高效超超臨界機組的效能被充分發揮出來。目前,在70%平均負荷工況下,供電煤耗達到每千瓦時279.04克,按年運行5500小時測算,與國內常規同類型機組相比,每年節約標準煤約3萬噸,節省廠用電近1億千瓦時。電廠機組供電煤耗列華能66萬千瓦機組首位,生產廠用電率低至3.49%。電廠經營業績喜人,2015年完成發電量54.38億千瓦時,至今年9月底,投產后已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6.5億元,貢獻稅收5.6億元。
“白鷺于飛綠家園,科技領先夢工廠,和諧創業新舞臺。”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座按照華能“四高”要求建設運營的一流電廠,必將在未來書寫屬于自己的新的傳奇!(中國能源報 梁伯勇、周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