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9月9日至9月15日,*ST科林股價在短短4個交易日漲幅已超過15%。而與其股價形成對比的是:業績持續虧損、拖欠員工工資半年以上、退市危機
從9月9日至9月15日,*ST科林股價在短短4個交易日漲幅已超過15%。而與其股價形成對比的是:業績持續虧損、拖欠員工工資半年以上、退市危機..... 大股東或再變更 重組添變數 9月14日,*ST科林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于2022年9月9日、9月13日、9月14日連續三個交易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12%。經核實,公司、控股股東等不存在關于本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于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 公司同時發出風險提示稱,由于第一大股東東誠瑞業與興業銀行深圳和平支行發生糾紛,存在第一大股東變更的風險。 據悉,東誠瑞業持有的19%*ST科林股份,最早是在2016年11月份從原實際控制人宋七棣等股東處收購而來,彼時幾大自然人還將占總股本9%的表決權委托一并轉給東誠瑞業行使,黎東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僅過了4年時間,杭州明函投資站到了門前,其先于2020年底在二級市場買入了*ST科林(彼時科林環保)2.95%的股份,隨即以1.32億元受讓宋七棣等自然人股東所持有公司15.55%股份,在短短的2個月內,通過收購等方式火速拿下18.5%的*ST科林股份,與東誠瑞業僅有0.5%的微弱差距,大有奪取控股權之勢。然而在隨后這一年半的時間里,明函投資并未在控股比例上超越東誠瑞業,而東誠瑞業選擇了在話語權上暫時性退讓。 去年1月27日,*ST科林發布公告稱,大股東東誠瑞業自愿且不可撤銷地放棄其所持有的上市公司19%股份表決權,由此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公司控股股東由東誠瑞業變更為杭州明函投資,實際控制人由黎東變為廖星生。東誠瑞業表示,放棄表決權的期限為36個月。 如今時間已過半,明函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推動*ST科林成立了包括上海卓利在內的幾家新公司并陸續開展相關業務,遭到外界對其業績合同“真實性”的質疑,導致“保殼”受阻。 東誠瑞業更是步入自身難保的境地。根據公司公告,因興業銀行深圳和平支行向法院申請了對東誠瑞業破產重整,且財產保全,東誠瑞業持有占比19%的*ST科林股權全部處于質押狀態,其中15.78%的股份被法院凍結。 “東誠瑞業放棄表決權,讓控制權進一步向明函投資集中,以便于其更好地進行業務及資本運作。目前東誠瑞業雖非實際控制人,但仍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東誠瑞業如若進入破產重整程序,其持有的*ST科林股權,可能會被依法處置。如果相關股權被拍賣或處置給他人,東誠瑞業不再為公司股東,則其此前放棄表決權的承諾也將失效。”上海久誠律師事務所主任許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明函投資獲取*ST科林控股權之初,其曾表示,不排除未來12個月內提出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做出調整的計劃或方案的可能性,給外界重組預期。如今,明函投資卻始終未有實質性動作。“目前,明函投資與其一致行動人股權并沒有太大變化,其是否會接盤東誠瑞業持有的部分股權也存不確定性。*ST科林保殼艱難,重組變數太大。”透鏡公司創始人況玉清認為。 退市風險懸梁 陷內憂外患之中 東誠瑞業進入*ST科林后,推動其業務從除塵環保向光伏進行跨界轉型。然而東誠瑞業在2020年對*ST科林產生的1264.77萬元非經營性占款,致使公司元氣大傷。明函投資入主后,其保殼意愿強烈,卻“用力過度”引發監管部門關注。8月29日,深交所對*ST科林下發關注函,要求公司核實檸檬無限等企業與公司新簽訂合同前夕完成公司名稱、注冊資本等情形是否屬實。 與此同時,*ST科林還因債務逾期面臨進一步的訴訟、仲裁,公司及子公司部分股權或銀行賬戶存在被凍結的情形。其持有的子公司古縣佳盛能源股權及其名下資產存在被變賣的風險。 在業績上,*ST科林2015年以來的扣非凈利潤連續7年為負值;2022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4120萬元。 目前,*ST科林還面臨著退市風險。根據公司公告,如深交所在后續核查過程中發現營業收入存在應扣除而未扣除的情形,將導致公司2021年度扣除后的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進而公司股票觸及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另外,今年8月25日,*ST科林收到中國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和《調查通知書》,如公司因上述立案調查事項受到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且違法行為構成相關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的,公司股票存在被強制退市的風險。 毫無疑問,*ST科林正處于多事之秋。公司在今年半年報中稱,公司存在資金短缺情況,現已累計欠付員工六個月工資,部分員工離職。“當下,公司核心高層聯系不上,工資也沒有按時發放,我們正在計劃召集員工集體申請仲裁。”一位*ST科林的員工代表告訴記者。 截至9月16日收盤,*ST科林報收4.47元/股,跌幅5.1%,以跌停收盤。(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