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點上堅持創新 以雙驅機制推動光伏產業發展
2016-12-16 17:18:41
摘要:在能源轉型升級過程中,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還任重道遠,需在新的起點上堅持創新,借助政策支持和市場力量來發展壯大。

據了解,12月15日,由亞洲光伏產業協會和保利協鑫共同主辦的“光伏十年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蘇州開幕。亞洲光伏產業協會主席、保利協鑫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出席了此次論壇,并發表致辭。
朱共山:堅持創新讓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光伏大國
朱共山表示,十年來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光伏大國、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創新始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同時,他強調當前在經歷歐美國家“雙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光伏企業更要尊重市場、尊重規律、以市場化的力量致勝。
朱共山稱,回望這十年,光伏人從技術上消化吸收,到新技術、新工藝上自主研發突破,從追隨式創新到顛覆性創新,取得了驕人成績,充分印證了一點:科技創新是光伏行業最大的生產力。十年來光伏由弱到強,從“兩頭在外”、受制于人,到打破封鎖、走出國門、領跑全球,從世界舞臺的邊緣到占據主流話語權,再到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光伏大國、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創新的力量始終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他還指出,中國光伏的十年發展史也是市場力量不斷強化的歷史。
“十年來,中國光伏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起步,依靠政策扶持上路, 在跟風效應下野蠻生長,經歷歐盟“雙反”的刀光劍影后變得更強健,再到不斷通過技術升級加快行業發展,在多元化的能源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朱共山說,“在此過程中,也曾經經歷了無序競爭導致供需失衡,經市場之手調節后回歸理性的階段。中國光伏十年的發展告訴我們,市場始終是資源配置的主體,充分的競爭才能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在能源變革轉型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們更要尊重市場、尊重規律、以市場化的力量致勝。”
此外,朱共山指出,按照國家最近發布的《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十三五”期間,光伏裝機總量要達到1.1億千瓦以上,其中6000萬千瓦為分布式光伏。這意味著,中國每年需實現約1000萬千瓦的分布式光伏裝機,這對光伏行業來說是重大的市場機遇。另外,已經正式生效的《巴黎協定》、《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G20杭州峰會成果等,均讓中國光伏業迎來巨大的空間和未來。
朱共山對中國光伏發展的四點建議
此外,朱共山還對未來中國光伏行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四點建議。
他說,一是希望中國光伏業能進一步適應新常態、凝聚新共識、培育新動能、找到新坐標;二是企業共同在供給側發力,進一步做大品牌、提升形象、降低成本、提高品質、拓展渠道,實現中國光伏持續引領世界、引領未來;三是加快實施創新聯動戰略,在高純材料、高效電池、儲能等先進技術方面,提升研發速度與產業化步伐,強化技術創新、集成創新、應用模式創新、協同創新,構筑全方位的創新生態鏈;四是繼續深化合作,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前提下,擴大技術交流合作,通過優勢互補、錯位競爭、打破壁壘、形成合力,共同建立更廣泛的行業技術協作機制和能力共享機制。
王斯成:國家應當認真解決光伏補貼拖欠問題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則在會上表示,國家應當認真解決補貼資金不足和補貼拖欠的問題。
王斯成稱,“光伏電價測算直接受邊界條件的影響,邊界條件確定了,電價也就確定了;邊界條件不同,則電價必然不一樣。”
關于平價上網,王斯成分析認為,通過技術創新可以將光伏度電成本直降20%-30%,2020年光伏發電達到全面“平價上網”完全可能。
他指出,光伏發電還有很大的創新空間和降價潛力,到2020年平均光伏電價下降到0.6元/kWh,2025年下降到0.4元/kWh,是完全可能的。
另外王斯成認為,現階段仍然需要上網電價和補貼,但要科學制定光伏電價。在國內“競價上網”爭取配額和各省的“發電權交易”政策逼迫光伏按照市場規則降價,政策驅動正在快速向市場驅動轉變,“競價”將成為新常態。
他著重指出,國家應當認真解決補貼資金不足和補貼拖欠的問題,樹立良好的國家信譽,為中國的能源轉型保駕護航。(能源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