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中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降低風電度電成本勢在必行!
2016-12-02 11:38:34
摘要:近期,《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與《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相繼發布,規劃明確到2020年,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確保達到2 1億千瓦以上,“十三五”期間風電建設總投資將達7000以上。

并購阿爾斯通擴充可再生能源業務版塊
GE在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和承諾由來已久。GE在中國的水電業務占到中國市場的20%,早期的三峽工程、近期的烏東德水電站和向家壩水電站都是采用的GE所提供的水輪機組。
自去年11月GE完成對阿爾斯通的并購后,阿爾斯通的燃機等業務被納入GE發電集團,風電和水電業務劃入GE可再生能源集團,由此形成了可再生能源集團陸上風電、海上風電和水電三大業務板塊。同時,GE的可再生能源業務版塊也合并成為一級業務版塊。裴柯斯表示,“GE過去在陸上風電有所長,阿爾斯通主要的業務板塊在于海上風電和水電,所以這兩家公司的整合讓我們整個業務板塊更加豐富。同時,GE也整合了兩家公司在中國的客戶資源,GE在中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戰略地位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據了解,阿爾斯通在天津有相當大的水電制造基地,過去它只是為阿爾斯通的水電業務生產、組裝、測試零部件,但在與GE整合后,天津的水電工廠也陸續增加了很多新的訂單,其中就包括風電零部件的裝配,以及承擔部分GE發電和油氣部門的裝配線任務。裴柯斯表示:“如果沒有GE和阿爾斯通的整合這是絕不可能達到的。而且,GE和阿爾斯通的整合不僅僅是在可再生能源業務部門內部的整合,也包括在整個GE集團中的整合,它對我們整個生產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并購LM保持持續的技術投入
除了與阿爾斯通的橫向整合,GE也將目光投到了風電的縱向產業鏈的整合上。上個月,GE宣布將會以15億歐元的估值收購全球最大的風機葉片制造商LM。目前,LM在中國有秦皇島、天津、江蘇三個生產基地,有超過2000名的雇員。如果并購順利,在明年年初,GE整個可再生能源業務板塊在中國將迎來超過4000名的雇員,這大約相當于GE中國整個雇員人數的1/6。
葉片是整個風機系統中單個最重要的大部件,GE希望通過并購能夠整合LM對于風機葉片的制造和結構設計能力以及GE對于風機整機核心部件的制造和系統集成能力。如果并購完成,GE將不再只是風機整機制造商,還將是風機主要零部件供應商。裴柯斯說:“LM和中國的很多風電行業企業家和整機供應商都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所以我們在并購的同時也在積極地和這些LM的終端用戶進行一些溝通和業務活動。在并購完成后,我們希望看到的是LM會繼續他的業務模式,即不僅為GE提供風機葉片,也還是很多重要風機制造商的葉片供應商。”
投入數字化改造提升風電場整場發電能力
GE可再生能源集團陸上風電大中華區中國總裁李楓曾在風能論壇上表示:“我國風電行業‘大魚大肉’的時代已經過去,風電投資者不應該再忙于跑馬圈地,而是要利用好每一個風電場,使之帶來長期的經濟效益。”為此,GE基于Predix平臺,從整個風電場的規劃、選址、建設以及后期運維方面打造了一整套“數字化風電場”的應用軟件包。就目前的解決方案來看,“數字化風電場”可以為客戶提升高達3%到5%的整場發電能力。
數字化工業是跨學科的融合,比如GE在全國有超過25000臺的風電裝機連入其遠程監控診斷系統,多年的運行使其掌握了大量運行數據,這些數據能有效地幫助用戶了解機群運行狀況和相關的風資源、氣象參數、電網運行指令等。以此為基礎,整合工業互聯網及大數據理念,“數字化風電場”才能實現單機和風電場的控制優化,實時調節適應不同氣象和風況,診斷和監控風機健康狀態,從而不斷降低其發電成本。
裴柯斯透露,GE將爭取在近期落地在中國的第一個“數字化風電場”示范項目。此外,為了適應整個中國風電行業向中低風速區域轉型開發的大趨勢,GE將在數周后推出一款全新的2.5MW低風速產品,該款產品將會大大提升風電場在低風速地區的捕風能力和發電效率。(北極星風力發電網 錚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