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生:油氣發展面臨五大新的矛盾和問題 市場化改革是方向
2016-11-28 10:58:02
摘要: 11月28日-30日,2016中國國際能源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就中國石頭化工行業發展形勢與展望進行了主題演講。

圖為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
能源新聞網訊:11月28日-30日,2016中國國際能源峰會暨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28日上午,峰會主會場在國家會議中心311AB室舉行,由中國能源汽車傳播集團副總裁辛寧主持。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就中國石頭化工行業發展形勢與展望進行了主題演講,認為石油天然氣產業仍然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目前全行業發展外在的市場需求和內在的發展動力都很足,相信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新的更大的跨越。
李壽生表示,在十三五期間,油氣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會進一步的提高,戰略地位和作用將會進一步的凸顯,天然氣市場仍然是快速發展早期階段,它將作為低碳清潔能源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同時他也指出,石油天然氣的發展也面臨五大新的矛盾和問題:
李壽生表示,在十三五期間,油氣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會進一步的提高,戰略地位和作用將會進一步的凸顯,天然氣市場仍然是快速發展早期階段,它將作為低碳清潔能源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同時他也指出,石油天然氣的發展也面臨五大新的矛盾和問題:
李壽生指出,一是油氣勘探和規模有效動用難度不斷加大,中國油氣勘探整體進入低品類資源勘探開發階段;二是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三是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四是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成品油消費增速繼續風化,汽高柴低的特點明顯;五是頁巖氣開發面臨技術和成本雙重挑戰。
以下為李壽生會長的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代表,今天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五大協會,共同舉辦2016中國國際能源峰會,首先允許我代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對各位代表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是中國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滿足生產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起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尤其是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的增強,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十二五時期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主要表現在:
一是原油產量保持平穩,天然氣產量增速較快。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65億噸以上,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5萬億立方米,油氣剩余可開采量分別為35億和5.2萬億立方米,比2010年增長10.4%和37.4%。2015年我國原油產量2.14億噸,同比增長2%,天然氣產量13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6%。
二是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取得新進展,頁巖氣商業化應用步伐邁出較大一步。2015年我國頁巖氣新探明地質儲量4373.79億立方米,頁巖氣剩余技術可采儲量達到1303.38億立方米,當年的產量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2.6倍。我國在四川、鄂爾多斯、新水、湖南等地區開展頁巖氣的勘探,在四川建立了頁巖氣產業化示范區。2015年我國煤層氣力量量達到80億立方米。
三是油氣消費保持增長,石油消費增速有所放緩。2015年我國原油消費量5.43億噸,同比增長4.9%,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93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9%。受國際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油氣消費增速下降,十二五前四年我國石油天然氣的消費增速為4.3%,比十一五的平均增速下降三分之一(幅度很大)。
四是油氣加工能力增強,成品油品種間差異較大,2015年我國煉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7.97億噸,其中200萬噸以上規模企業113家,總能力為7.46億噸,全年加工原油5.22億噸,同比增長3.5%,成品油消費總量3.18億噸,其中汽油、柴油、煤油分別為1.16、1.74和277萬噸,十二五增速是11%、3.5%和9.7%。
油氣管網建設和石油儲備快速發展。截止到2015年底,已建成的油氣管道總里程17.2萬千米,形成了連通海外、橫跨南北的管網建設,資源調配和功能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我國油氣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十三五”發展規劃,圍繞調結構、轉方式、提質量、增效益,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總體實現了平穩開局。今年1至9月,全國原油產量1.56億噸,同比下降6.1%,天然氣產量103.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原油加工量4億噸,同比增長2.1%,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年原油產量達到2.02億噸,仍然穩定在兩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達到142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2%,保持較快增長。
總量上看,我國屬于油氣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目前石油以探明儲量25億噸,排世界第14位,天然氣探明儲量3.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13位,特別是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豐富,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主要盆地致密油地址資源量80到100億噸,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技術可采量30到37萬億立方米,發展非常規油氣對穩定油氣生產、保障能源供給具有重大的意義。但從人均占有資源來看,我國又是油氣相對貧乏的國家,石油人均占有量為1.85噸,僅為直接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天然氣資源人均占有量26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推動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強國跨越的起步重要時期。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石油天然氣產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汽車保有量快速的增長,居民用燃氣發電用氣增加等有利因素進一步增加對油氣資源的需求,油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會進一步的提高,戰略地位和作用將會進一步的凸顯,特別是天然氣作為低碳清潔能源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僅為6%,而全球平均人均水平為472立方米,我國人均是114立方米人次,能源占比全球24%我們僅為6%。我國天然氣市場仍然是快速發展早期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石油天然氣的發展也面臨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油氣勘探難度不斷加大,隨著我國油氣勘探生產的不斷推進,隱蔽、復雜油氣藏是勘探主要對象,地質條件復雜是勘探的重點目標區,剩余常規油氣資源品質較差、低滲透、特低滲透、深埋藏和稠油等低品質的資源比重逐年增加。十二五探明油氣儲量中低滲、超低滲儲量占油氣儲量是70%是90%,規模有效動用的難度日益加大,中國油氣勘探整體進入低品類資源勘探開發階段。
二是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2015年我國煉油能力7億多噸,在建和規劃煉油項目,“十三五”煉油能力仍將增加。考慮部分項目停建等因素,2020年全國煉油能力仍超過八億噸,預計“十三五”期間成品油需求年增長速度為3.1%,較十二五期間下降2.3個百分點,2020年國內成品油需求量為3.5億噸,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三是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2015年我國原油進口3.28億噸,天然氣凈進口582億立方米,今年1到9月凈進口原油同比增長6.2%,天然氣進口57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預計2016年全年進口原油3.75億噸,同比增長14.3%,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5%,進口天然氣70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2%,對外依存度達到33.2%。
四是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成品油消費增速繼續風化,汽高柴低的特點明顯。今年1到9月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8896.1萬噸,同比增長7.6%,消費柴油柴氣比上年1.49下降到今年1.36,“十三五”柴油消費繼續延續下降的趨勢,汽油和航空煤油消費保持增長,柴氣比進一步下降,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五是頁巖氣開發面臨技術和成本雙重挑戰。頁巖氣重點建廠地區,一半以上深埋的地質深度超過3500米,深層開發技術尚未成熟,頁巖氣單井建廠投資較高、產量低,產量的遞減減速比較快。目前傳統石化能源價格深度下跌,大概今年預算原油的平均價格是每桶原油45美元,最高的油價達到130多美元,所以下降很厲害。為了完成“十三五”的目標,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要貫徹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革命,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合理引導油氣消費的優化升級,加大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加快油氣管道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原油產量穩定,增加天然氣有效供給,實施節約替代,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多元供應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一是突破一批勘探開發核心技術,提高新老油田開發效率。重點開發低品類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技術和提高常規及老油田采收效率的技術,形成系統配套高效低成本的技術裝備體系,保證國內油氣長期穩定的增長。
二是大力推進非常規油氣資源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重點突破頁巖氣和煤層氣開發的新技術,開發頁巖氣勘探氣體鉆井等技術裝備,加快產業化示范建設,推廣應用水平井工廠化作業模式,提高單井產量,實現規模效益開發,大力發展清潔替代能源,擴大交通燃油替代規模,支持非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技術的研發與示范,優化油氣供給結構。
三是積極開展石油產業升級改造,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按照規模化、園區化、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的思路,有序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優化產業布局、原料和產品結構,嚴格控制新增煉油能力,加快淘汰油品質量和環保排放不達標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落后裝置,進一步加強智能工廠、智慧園區建設,擴大試點示范范圍,提升企業和園區運營管理水平,支持現有企業挖潛改造。
四是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增強油氣行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放開壟斷性領域的競爭性業務,實現全產業鏈的公平準入。促進油氣市場主體多元化,進一步完善油氣勘探開發政策,支持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遍及油田的有效開發,鼓勵開發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放寬進口限制,完善煉油企業的進口原油資質和使用權的審批制度,進一步深化國內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改革,推進成品油消費稅的改革,完善天然氣利用價格,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深入貫徹“一帶一路”戰略提,高國際合作水平。“一帶一路”沿線分布著豐富油氣資源,我國80%的油氣進口來自于“一帶一路”國家。同時這些國家也非常具有下游產業發展的潛力,發揮我國油氣和石化行業比較優勢,鼓勵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優質產能走出去,與國外企業和“一帶一路”國家深度開展資源、技術、資本和市場的合作,進一步推進油氣管道及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當地項目建設和改造,推進油氣資源深層次開發和利用,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的對外開放水平。
預計到“十三五”末,我們年增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8900億立方米,石油需求年增長2.6%。到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將達到6.1億噸,國內成品油需求量達到3.5億噸。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以上,頁巖氣可影響30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煤層氣利用量達到150億立方米。
各位代表,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實現從小到大的跨越,形成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技術人才隊伍,產生了引領工業發展的鐵人精神,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展望未來,石油天然氣產業仍然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建設制造業強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行業發展外在的市場需求和內在的發展動力都很足,相信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新的更大的跨越。謝謝大家!(能源新聞網)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代表,今天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與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五大協會,共同舉辦2016中國國際能源峰會,首先允許我代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對各位代表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是中國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滿足生產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過幾代人的艱苦奮斗,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快速發展起來,特別是十二五以來,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尤其是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的增強,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十二五時期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主要表現在:
一是原油產量保持平穩,天然氣產量增速較快。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65億噸以上,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5萬億立方米,油氣剩余可開采量分別為35億和5.2萬億立方米,比2010年增長10.4%和37.4%。2015年我國原油產量2.14億噸,同比增長2%,天然氣產量13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6%。
二是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取得新進展,頁巖氣商業化應用步伐邁出較大一步。2015年我國頁巖氣新探明地質儲量4373.79億立方米,頁巖氣剩余技術可采儲量達到1303.38億立方米,當年的產量4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了2.6倍。我國在四川、鄂爾多斯、新水、湖南等地區開展頁巖氣的勘探,在四川建立了頁巖氣產業化示范區。2015年我國煤層氣力量量達到80億立方米。
三是油氣消費保持增長,石油消費增速有所放緩。2015年我國原油消費量5.43億噸,同比增長4.9%,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93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9%。受國際金融危機、世界經濟放緩等因素的影響,我國油氣消費增速下降,十二五前四年我國石油天然氣的消費增速為4.3%,比十一五的平均增速下降三分之一(幅度很大)。
四是油氣加工能力增強,成品油品種間差異較大,2015年我國煉油一次加工能力達到7.97億噸,其中200萬噸以上規模企業113家,總能力為7.46億噸,全年加工原油5.22億噸,同比增長3.5%,成品油消費總量3.18億噸,其中汽油、柴油、煤油分別為1.16、1.74和277萬噸,十二五增速是11%、3.5%和9.7%。
油氣管網建設和石油儲備快速發展。截止到2015年底,已建成的油氣管道總里程17.2萬千米,形成了連通海外、橫跨南北的管網建設,資源調配和功能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我國油氣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十三五”發展規劃,圍繞調結構、轉方式、提質量、增效益,大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總體實現了平穩開局。今年1至9月,全國原油產量1.56億噸,同比下降6.1%,天然氣產量103.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2%,原油加工量4億噸,同比增長2.1%,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年原油產量達到2.02億噸,仍然穩定在兩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達到142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2%,保持較快增長。
總量上看,我國屬于油氣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目前石油以探明儲量25億噸,排世界第14位,天然氣探明儲量3.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13位,特別是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豐富,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主要盆地致密油地址資源量80到100億噸,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技術可采量30到37萬億立方米,發展非常規油氣對穩定油氣生產、保障能源供給具有重大的意義。但從人均占有資源來看,我國又是油氣相對貧乏的國家,石油人均占有量為1.85噸,僅為直接平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天然氣資源人均占有量26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推動我國由制造業大國向強國跨越的起步重要時期。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推進,石油天然氣產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汽車保有量快速的增長,居民用燃氣發電用氣增加等有利因素進一步增加對油氣資源的需求,油氣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將會進一步的提高,戰略地位和作用將會進一步的凸顯,特別是天然氣作為低碳清潔能源發展潛力十分巨大。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僅為6%,而全球平均人均水平為472立方米,我國人均是114立方米人次,能源占比全球24%我們僅為6%。我國天然氣市場仍然是快速發展早期階段,未來發展空間巨大,石油天然氣的發展也面臨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問題。
一是油氣勘探難度不斷加大,隨著我國油氣勘探生產的不斷推進,隱蔽、復雜油氣藏是勘探主要對象,地質條件復雜是勘探的重點目標區,剩余常規油氣資源品質較差、低滲透、特低滲透、深埋藏和稠油等低品質的資源比重逐年增加。十二五探明油氣儲量中低滲、超低滲儲量占油氣儲量是70%是90%,規模有效動用的難度日益加大,中國油氣勘探整體進入低品類資源勘探開發階段。
二是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2015年我國煉油能力7億多噸,在建和規劃煉油項目,“十三五”煉油能力仍將增加。考慮部分項目停建等因素,2020年全國煉油能力仍超過八億噸,預計“十三五”期間成品油需求年增長速度為3.1%,較十二五期間下降2.3個百分點,2020年國內成品油需求量為3.5億噸,國內成品油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
三是對外依存度進一步提高。2015年我國原油進口3.28億噸,天然氣凈進口582億立方米,今年1到9月凈進口原油同比增長6.2%,天然氣進口57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1%,預計2016年全年進口原油3.75億噸,同比增長14.3%,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5%,進口天然氣705.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1.2%,對外依存度達到33.2%。
四是成品油中柴汽比矛盾突出,成品油消費增速繼續風化,汽高柴低的特點明顯。今年1到9月我國汽油表觀消費量8896.1萬噸,同比增長7.6%,消費柴油柴氣比上年1.49下降到今年1.36,“十三五”柴油消費繼續延續下降的趨勢,汽油和航空煤油消費保持增長,柴氣比進一步下降,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五是頁巖氣開發面臨技術和成本雙重挑戰。頁巖氣重點建廠地區,一半以上深埋的地質深度超過3500米,深層開發技術尚未成熟,頁巖氣單井建廠投資較高、產量低,產量的遞減減速比較快。目前傳統石化能源價格深度下跌,大概今年預算原油的平均價格是每桶原油45美元,最高的油價達到130多美元,所以下降很厲害。為了完成“十三五”的目標,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要貫徹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和體制革命,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合理引導油氣消費的優化升級,加大國內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加快油氣管道基礎設施建設,保持原油產量穩定,增加天然氣有效供給,實施節約替代,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多元供應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
一是突破一批勘探開發核心技術,提高新老油田開發效率。重點開發低品類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技術和提高常規及老油田采收效率的技術,形成系統配套高效低成本的技術裝備體系,保證國內油氣長期穩定的增長。
二是大力推進非常規油氣資源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重點突破頁巖氣和煤層氣開發的新技術,開發頁巖氣勘探氣體鉆井等技術裝備,加快產業化示范建設,推廣應用水平井工廠化作業模式,提高單井產量,實現規模效益開發,大力發展清潔替代能源,擴大交通燃油替代規模,支持非良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技術的研發與示范,優化油氣供給結構。
三是積極開展石油產業升級改造,化解產能過剩的矛盾。按照規模化、園區化、上下游一體化發展的思路,有序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建設,優化產業布局、原料和產品結構,嚴格控制新增煉油能力,加快淘汰油品質量和環保排放不達標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落后裝置,進一步加強智能工廠、智慧園區建設,擴大試點示范范圍,提升企業和園區運營管理水平,支持現有企業挖潛改造。
四是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增強油氣行業發展的內在活力,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放開壟斷性領域的競爭性業務,實現全產業鏈的公平準入。促進油氣市場主體多元化,進一步完善油氣勘探開發政策,支持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和遍及油田的有效開發,鼓勵開發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放寬進口限制,完善煉油企業的進口原油資質和使用權的審批制度,進一步深化國內成品油和天然氣價格改革,推進成品油消費稅的改革,完善天然氣利用價格,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
深入貫徹“一帶一路”戰略提,高國際合作水平。“一帶一路”沿線分布著豐富油氣資源,我國80%的油氣進口來自于“一帶一路”國家。同時這些國家也非常具有下游產業發展的潛力,發揮我國油氣和石化行業比較優勢,鼓勵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優質產能走出去,與國外企業和“一帶一路”國家深度開展資源、技術、資本和市場的合作,進一步推進油氣管道及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當地項目建設和改造,推進油氣資源深層次開發和利用,構建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多層次全方位合作的新模式,進一步提高全行業的對外開放水平。
預計到“十三五”末,我們年增新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0億噸,探明天然氣儲量8900億立方米,石油需求年增長2.6%。到2020年我國石油消費將達到6.1億噸,國內成品油需求量達到3.5億噸。原油產量保持在2億噸以上,頁巖氣可影響300億立方米的生產能力,煤層氣利用量達到150億立方米。
各位代表,中國石油天然氣產業經過幾十年艱苦奮斗,實現從小到大的跨越,形成了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培養了一代又一代技術人才隊伍,產生了引領工業發展的鐵人精神,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展望未來,石油天然氣產業仍然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建設制造業強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行業發展外在的市場需求和內在的發展動力都很足,相信在全行業共同努力下,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新的歷史時期實現新的更大的跨越。謝謝大家!(能源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