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局長的施政綱領 健全能源管理體制,加快能源結構調整
2016-11-25 15:42:59
摘要:為加強能源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新一屆中國政府設立了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同時組建了國家能源局。

能源大國需要更多的能源管理人員
2007年我國一次能源生產量23.7億噸標煤,消費量26.5億噸標煤,均居世界第二。
作為世界能源大國,中國政府的能源管理機構顯得薄弱而分散,中國沒有能源部,國家發改委的能源局50人,國務院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24人,直接管理能源的政府管理機構不足百人,這在國際上可能是不可思議的事。因此關于中國能源管理機構的改革問題一直是社會的熱門話題。
為加強能源戰略決策和統籌協調,新一屆中國政府設立了高層次的議事協調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同時組建了國家能源局,負責擬訂和組織實施能源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并承擔國家能源委員會辦公室的工作。
一次能源70%靠煤難以為繼
改革開放以來,在取得突出成績的同時,我國能源發展也面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比如,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體,清潔、優質能源的比重偏低。多年來,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一般維持在70%-75%左右。我國煤炭的一半用于發電,約78%的電力裝機為煤電,而發電量的84%來自于煤電。電力對煤炭的依存度很高,矛盾也較突出。
反思剛剛過去的這場冰雪災害可以看出,我國能源供應對煤炭的依賴過大,長途調運,處于脆弱的供需平衡狀態,潛伏著重大的安全隱患。
同時,面對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和國際石油價格高漲的外部環境,如果仍沿襲粗放發展的“老路子”,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通過增加煤炭產量保證能源供給,將受到資源、環境和運輸等多方面的制約,難以為繼。
因此,加大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力度,積極發展核電、風電、水電等清潔、優質能源已是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發展核電是當務之急
要優化能源結構,根本的出路在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在進一步實施“節能優先”戰略的基礎上,實行能源多元化、清潔化發展,大力改善和調整能源結構,有效保障能源供給。
一是加快發展核電。核電是清潔、高效的能源,污染少,溫室氣體接近零排放,是有效優化能源結構的優先選擇。
現在社會各方面認識已趨統一,均意識到發展核電是中國能源永續、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和戰略抉擇。
二是大力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2010年風力發電裝機將從去年的605萬千瓦達到2000萬千瓦,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中國建成世界最大的風力發電國家。
三是積極開發水電。我國水電可開發資源量約5.4億千瓦,2006年底裝機容量1.3億千瓦,開發利用程度僅24%,遠低于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美國82%,日本84%),發展潛力巨大。
四是加強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發應用。要從根本上解決能源供應問題特別是化石能源的替代問題,必須大力推進能源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
五是促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六是大力加強國際能源合作。
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是我國能源與環境、經濟協調發展的客觀需要和戰略要求,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面對這一嚴峻的挑戰,我們將積極創新能源發展理念和模式,轉變能源管理方式,推動我國能源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和安全發展,由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向積極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轉變,由主要注重能源供給向能源供應和需求管理并重轉變,由主要依靠資源開發向依靠科技進步轉變,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力爭探索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能源發展道路,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3月23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的演講編輯而成)
注:本文來源《南方周末》,發布于2008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