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不逢時?在近日對交易所年報問詢函的回復中,長陽科技解釋了其三大新興業務全部虧損的原因。年報顯示,2024年,該公司的鋰電池隔膜、光伏
生不逢時?
在近日對交易所年報問詢函的回復中,長陽科技解釋了其三大新興業務全部虧損的原因。
年報顯示,2024年,該公司的鋰電池隔膜、光伏用膠膜行業、光學級聚酯基膜全部處于虧損狀態。
年報還顯示,上述業務均為該公司近期通過大額投資新進入的領域。
其中,鋰電池隔膜業務上,將通過其全資子公司合肥長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新能源”)分別投資59,136萬元、18,660萬元、14,500.80萬元,建設年產5.6億平方米、4億平方米、6.5億平方米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
而光學級聚酯基膜業務上,則通過全資子公司合肥長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合肥新材料”)投資59,315.91萬元,建設“年產2萬噸光學級聚酯基膜項目”(原計劃為投資122,448萬元年產8萬噸,2024年12月進行變更)。
光伏膠膜方面,通過浙江長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長陽”)開展光伏膠膜和CPI薄膜項目,一是用自有資金向浙江碳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碳景科技”,同為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購買年產2,000萬平方米光伏封裝膠膜設備,并租賃其廠房,其中設備交易金額1,833.55萬元,廠房租金2023年、2024年分別為739.56萬元、705.56萬元;二是計劃投資30,248萬元,建設年產100萬平方米CPI薄膜項目。
不過,在大手筆的投資背后,卻并沒達到想要的結果。
財務數據顯示,合肥新能源2024年的營業收入僅為3,569.82萬元,凈利潤上則出現了高達12,353.79萬元的虧損。
對此,長陽科技表示,合肥新能源系2021年成立的子公司,主要生產鋰電池隔膜產品,自2023年9月開始陸續投產,2024年處于產能爬升及建設期間,產能尚待釋放。而2024年處于產能爬升及建設期間,產品良率較低,產能尚未得到有效釋放,單位產品固定制造成本較高,導致負毛利,2024年度毛利率為-47.88%,毛利額為-1,709.08萬元;
與此同時,2024年鋰電池隔膜市場價格持續下行,綜合考慮外部宏觀環境、競爭加劇導致毛利率不及預期及產線停工等情況,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2,448.64萬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404.51萬元,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4,268.36萬元。
此外,應收比亞迪貨款由于存在客訴等情況,未能按期收回,公司對相關應收賬款單項計提減值準備693.27萬元。
至于光伏膠膜業務,浙江長陽2024年的營業收入為3,686.03萬元,凈利潤則為虧損3,697.23萬元。
數據還顯示,這是繼2023年虧損后,浙江長陽在2024年仍未扭虧。
對于虧損,該公司解釋稱,2024年光伏用膠膜行業和鋰電池隔膜行業競爭加劇,業績不如預期,公司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36.71萬元,在建工程減值準備1,448.36萬元,存貨跌價準備253.77萬元,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加1,855.50萬元。
公告還顯示,長陽科技的年產2,000萬平方米光伏封裝膠膜已經停產。
至于何時復產,該公司則表示,因公司戰略調整,浙江長陽光伏封裝膠膜項目目前處于停產狀態,后續將結合市場情況,決定是否繼續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