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苦苦掙扎的光伏制造業企業而言,上半年的國內新增裝機數據帶來的新的希望。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超過了百吉瓦
對于苦苦掙扎的光伏制造業企業而言,上半年的國內新增裝機數據帶來的新的希望。
來自國家能源局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新增光伏裝機超過了百吉瓦,達到了104.28GW,同比增長超過了30%。
而在數據背后,更大的信號是,國內光伏電站投資出現了明顯不同的兩條主線,一條是在西部地區仍然以大型的地面集中式電站為主,以此為代表的包括新疆、云南、內蒙古等省區,而另一條則是以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為主的新生力量,比較典型的代表則來自于經濟大省廣東、浙江、江蘇等。
事實求是的講,上述電站的投資模式,已經接近理想化,尤其是一些經濟大省中,分布式光伏裝機的大增,表明光伏電站的投資進入了較為“市場化”的方式,也讓其未來的可持續性大大增強。
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一些分布式新增裝機較多的地區,戶用光伏占了很大的比例,包括江蘇、安徽等地,這可能也是一個需要值得重視和考量的因素。
兩條主線
根據電易匯對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數據的粗略統計,在今年上半年的新增光伏裝機中,江蘇以超過10吉瓦的新增規模排在了第一位,同比增幅也達到了90.54%。
其次則為新疆,其裝機規模也達到了9.3GW,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84.33%。
緊隨其后的則為廣東、云南、山東、河北、浙江、安徽、內蒙古、湖北等省。
如果簡單做個歸類,大致可以發現典型的兩條主線,一條是在西部地區仍然以大型的地面集中式電站為主,以此為代表的包括新疆、云南、內蒙古等省區,而另一條則是以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為主的新生力量,比較典型的代表則來自于經濟大省廣東、浙江等。
在前一條主線中,仍然以地面裝機為主。
以上半年光伏裝機新增規模超過9GW的新疆為例,集中式電站的占比超過了9成,分布式光伏裝機占比僅為0.08%。
與之類似的還有云南,在該省6.76吉瓦的新增裝機中,分布式占比也僅為10.05%。
不過,在另一條主線中,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等省份中,在其總的裝機中,分布式占比已經超過了集中式。
以江蘇為例,在該省今年上半年的新增裝機中,來自分布式光伏的占比達到了88.14%。
與之類似的還有浙江、山東,分布式的占比則分別為91.04%、72.26%。
當然,進一步來看,江蘇的情況還有點特殊。在該省的分布式新增裝機中,超過一半的為戶用光伏,這可能是一個需要特別提出的因素。
可持續性增強
在今年上半年新增裝機超過1倍的廣東也顯然出了這種趨勢,盡管其比例不如前三個省那么顯眼,但也達到了53.71%。
值得注意的是,與上述省份相比,河南可能做到了極致。在其上半年的新增裝機中,竟然全部來自于分布式。
電易匯的統計還顯示,在今年上半年,分布式裝機占比超過一半的省份達到了18個,占比為56.25%.
多省分布式裝機大增,背后與政策引導不無關系。
在此前國務院關于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的通知中,提出要大力促進非化石能源消費。其中,“十四五”前三年節能降碳指標進度滯后地區要實行新上項目非化石能源消費承諾,“十四五”后兩年新上高耗能項目的非化石能源消費比例不得低于20%,鼓勵地方結合實際提高比例要求。
除此之外,收益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以一些企業發布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分布式項目為例,盡管要給予用電企業一定的電價優惠,但簡單對比來看,其最終的電價仍然要高于以燃煤標桿電價為主的地面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