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行業規模最大的光伏展,今年的SNEC(上海新能源大會)注冊觀展人數近50萬人,去年該展會曾停辦一年。
作為行業規模最大的光伏展,今年的SNEC(上海新能源大會)注冊觀展人數近50萬人,去年該展會曾停辦一年。 與上一屆展會時隔兩年,疊加光伏行業自帶流量與熱度,線下參會、參展熱情再度被激發,各方參與者都希望找尋到關于新技術、新產品以及對市場判斷的答案。 5月23日,在展會前夕的第十六屆SNEC全球光伏大會上,多位光伏企業負責人密集發聲,業內普遍看好光伏發展潛力,在相繼超越風電與水電后,業內預計國內光伏裝機規模有望在2027年超越煤電,成為第一大電源。 然而,光伏行業愈演愈烈的競爭狀況也令市場擔憂,一個典型的情況是,過去一年,光伏行業銷售收入及凈利潤普遍大幅增長,但在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股價卻跌跌不休,形成鮮明反差。業內建議應減少行業無序競爭,構建產業新生態。 四年后光伏有望超越煤電 去年8月,國內光伏裝機超過風電;今年3月底,國內光伏累計裝機又超過水電。記者注意到,在SNEC全球光伏大會及領袖峰會期間,多家企業負責人都談到光伏成為國內最大新能源電源的情況,同時,光伏也是國內僅次于煤電的第二大電源。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表示,過去三年,許多行業都受到了影響,但光伏一直處在蓬勃發展階段,“今年一季度,國內光伏裝機量首次超過水電,成為裝機量最大的非化石能源,光伏正在走向能源舞臺的中央。”同時,光伏已經成為全球各個國家能源轉型的關鍵。 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表示,不僅僅是在中國,全球層面,光伏等新能源也是“風景獨好”。他分享的預測顯示,今年全世界光伏新增裝機將在350GW左右,明年累計裝機量很可能將超過水電,2026年將超過天然氣,2027年將超過煤炭成為第一大能源。 他還提到,在源網荷儲一體化的背景下,儲能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未來三年,新型儲能每年將新增80GW左右,到2025年累計規模有望達到230GW左右。氫能方面,隨著電解槽單線產能持續增加和電耗的逐步降低,綠氫的市場競爭力正在逐步提升。預計到2025年后,綠氫有望實現與天然氣制氫平價,2030年左右有望與煤制氫平價,并且在未來十年保持5%左右的產量復合增長。 高紀凡也提供了他的觀察,并聚焦于光伏在荒漠戈壁以及農村屋頂等場景下的應用潛力。以中國為例的數據顯示,中國的戈壁、荒漠、沙漠面積合計128萬平方公里,只要拿出其中的5%,也就是6萬平方公里左右,將其全部鋪上太陽能板,就能夠滿足整個中國在2060年時的能源需求;同樣的,即使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如果把一定比例的土地拿出來安裝光伏,也能夠滿足日本本土的能源需求。 除了上述集中式項目,高紀凡也關注到分布式項目的重要潛力,如果中國的居民屋頂或者農村屋頂,加上工商業、企事業單位屋頂全部能裝太陽能板,也是很大的潛在規模。根據調研,國內大概有8000萬戶的農村屋頂可以安裝光伏,而現在只安裝了其中不到5%,未來這部分場景的潛在裝機規模可以達到1200GW左右。 不僅僅是國內市場,包括歐美在內的海外市場也是光伏應用的主要目的地。根據朱共山的判斷,從全球空間格局來看,歐洲能源價格上升,帶動戶用光伏需求迅速增長,預計歐洲光伏今年將保持40%的高增長速度。2025年,歐洲光伏裝機累計將超過320GW,到2030年將達到1TW以上。未來十年,美國的光伏累計裝機也將達到800GW左右。 從光伏行業從業者的種種預判來看,光伏的持續增長都頗具潛力。就以這兩年的情況為例,去年全球新增裝機是230GW,今年各方預計普遍都達到了350GW甚至超過400GW。 不過,高紀凡對此也提醒說,光伏行業未來能否實現以及如何實現這么高速的增長十分關鍵。他認為,業內大多從供給側角度看待光伏等新能源的發展,但就需求側而言,將完全是另一番圖景,如果一些問題得不到解決,光伏行業持續的增長將會遇到限制或瓶頸。 行業呼吁減少無序競爭 最近兩年左右,光伏行業產能規模急劇擴張,傳統龍頭企業與新勢力企業紛紛加碼,市場競爭愈演愈烈,產能過剩風險正在積聚。隆基綠能董事長鐘寶申提供的一項數據顯示,過去18年國內企業建設了380GW左右的全產業鏈項目,而在最近的18個月里,又新建了超過380GW的全產業鏈項目。 記者注意到,當天的會議上,如何應對行業競爭,構建新的行業生態也是多位企業負責人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 談及當下的行業競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認為,中國過去缺的不是競爭和競爭力度,而是應適當控制無序競爭,增加有序競爭的力度,增加理性的商業思考,增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為你好、你為我好的良性商業文化。這不僅對于行業發展具有現實意義,也是行業協會和行業參與者共同的責任。 劉漢元表示,作為行業一分子,通威不僅過去積極呼吁,未來也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持續參與全產業鏈發展,堅持互利共贏的發展共識,與行業同仁們相互成全、相互認同、優勢互補,共同構建更好的行業生態,共同推進行業持續、健康、高效的發展。 高紀凡則表示,現在很多企業及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投產光伏新產能,從供給側來講,行業參與者都信心滿滿,但僅僅依靠產能并不能解決光伏行業高質量發展問題。 他認為,光伏已經成為未來能源發展的主力軍,競爭的良性化是非常關鍵的內涵之一。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光伏行業必須依托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合理規劃,構建新的發展生態,走向3.0時代,降低行業的波動性,實現共創、共享、共贏。 鐘寶申關注到當下行業存在的兩面性問題,一方面,當前經濟環境下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光伏在各個行業中有著高度確定性,其中的原因既有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也有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的產業環境。 另一方面,鐘寶申認為應警惕行業大擴產背景下的風險。“(這種情況下),產業必然會有各種不平衡現象出現,包括需求和供給的不平衡,光伏主材和輔材的不平衡,每一種不平衡的出現對行業參與者而言都是重大挑戰,當挑戰來臨時,每個人的心態也都會發生變化。” 朱共山認為,光伏行業應從野蠻擴張、無序生長、大起大落的歷史周期波動中汲取教訓,從沖動盲目型投資向理性穩健型投資轉變,瞄準迭代趨勢,基于供需內在邏輯,競合發展,共生共榮。“行業應擺脫低層次的行業內卷,走差異化、互補化協同發展之路。”(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