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殺”,國網與蒙西、陜西地電那些事兒!
2020-06-23 23:05:19
摘要:資料顯示,國家電網全口徑用工量155 6萬人,電力經營區域覆蓋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的88%,供電人口超過11億人。
在百度搜索“國家電網 蒙西電網”關鍵詞,你會發現除了呈現蒙西電網為何獨立于國家電網之類的結果外,還會有《“能跨越天塹,卻沖不破國家電網”——蒙西電網碰壁十年》等內容。


提起國家電網,人們并不陌生。這家全球最大的公共事業公司,總資產已接近4.1萬億人民幣,體量幾為四個中國華能,五個中國華電或中國大唐,是當之無愧的能源“巨無霸”。
資料顯示,國家電網全口徑用工量155.6萬人,電力經營區域覆蓋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供電范圍占國土面積的88%,供電人口超過11億人。
可以這么說,與電力業務覆蓋廣東、云南、貴州、海南和廣西的南方電網一起,中國兩大電網公司經營業務實現了對大陸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全覆蓋。
地方電網知多少
即便如此,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等兩大電網在電力供應方面并未實現真正的“大一統”,蒙西電網、陜西地電等地方電網的存在仍對兩大電網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和挑戰。
據粗略統計,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之外,全國還有15個地方電網負責相應區域的電力供應工作。這15家地方電網分別是蒙西電網、川能水電集團、重慶三峽水利電力(集團)、重慶烏江實業集團、桂東電力、百色電力、廣西水利電業集團、深圳招商供電有限公司、湖北丹江電力、吉林省地方水電有限公司、郴電國際、云南保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地方電力有限公司和湖南金垣電力集團。
有網友說,凌海電力責任有限有限公司也屬于地方電網。在此,有必要補充下,現在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已控有凌海電力集團77%以上的股份。所以,凌海電力已納入國家電網的版圖。
在上述15家地方供電公司之中,蒙西電網的資產體量和行業影響力相對突出。數據顯示,全稱為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供電區域72萬平方公里,承擔著自治區除赤峰、通遼、呼倫貝爾和興安盟之外,8個市(盟)工農牧業生產及城鄉1388萬居民生活供電任務。
至于赤峰、通遼、呼倫貝爾和興安盟四個市盟的供電工作,則由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也就是蒙東電網負責。蒙東電網供電面積47萬平方公里(占內蒙古總面積的40%),供電人口1160萬(占內蒙古總人口的50%)。
蒙東電網,成立于2009年6月,是國家電網26家省級電力公司之一,而蒙西電網則是內蒙古自治區直屬國有獨資特大型電力企業。一個內蒙古自治區,劃片而治,“分裂”出兩張電網,仿佛重復著800多年前蒙古帝國分拆的橋段。
蒙東、蒙西“一家親”
事實上,由蒙東電網和蒙西電網組成的內蒙古電網本是一家。2002年電改之初,國家電力公司拆為兩張、五大發電后,蒙東電網仍屬于蒙西電網,也就是內蒙古電力集團。說起蒙東電網改投國家電網,還是11年前的事兒。
2009年3月,國家電網總經理劉振亞在京會見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再次提出“2012年公司計劃建成‘兩縱兩橫’特高壓電網,對內蒙古電力外送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個月后,國家電網劃走了內蒙古四個盟市的地盤——劉振亞帶隊來到呼和浩特,舉行簽約儀式,自此蒙東四盟市——呼倫貝爾、興安盟、赤峰、通遼電網組成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從蒙西電網劃歸國家電網管轄。
國家電網既然并入了蒙東電網,為何不連蒙西電網都一起收了?
據報,“電力改革之初,蒙西電網是虧損企業,想像其他地方電網那樣并入國家電網,但是當時國網沒同意。”
此后,2004年的全國性電荒讓蒙西電網異軍突起,引起了國家電網的注意,想要收購。但是這個時候的蒙西電網已經是自治區的骨干企業,而且內蒙古未來想要成為國家能源基地也離不開電網,所以沒有交出去。
說的通俗一點兒,電改之初蒙西電網塊頭小,有負債等包袱,國家電電網不想接盤。之后蒙西電網“發達了”,國家電網想收購,內蒙古自治區又不放了。
蒙西電網窩電難
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底,蒙西電網電網統調裝機6599萬千瓦,500千伏變電站26座,220千伏變電站146座,110千伏及以下變電站932座。在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名列第252位,服務業企業500強名列97位。同時,蒙西電網資產則超過了1000億元大關,成為內蒙古的支柱型能源國企。
蒙西電網與國家電網未能合并,雙方也有“相愛”,逐步走入“相殺”、“相怨”的地步。
“能跨越天塹,卻沖不破國家電網”——蒙西電網碰壁十年。2012年,南方周末在《蒙西與國網十年爭斗現狀:窩電嚴重巨量電難送出》一文中曾以此句開篇,一針見血的點出了蒙西電網外送電力所面臨的困難。
文章稱,2002年廠網分開時,蒙西電網只有530萬千瓦裝機,到2012年內蒙古發電能力翻了8倍,可外送通道卻沒有增加一條,導致蒙西電網長期存在嚴重窩電情況。
因為要想將富余電力外送出去,蒙西電網必須要與目前唯一的大型外送通道——國家電網中的華北網——進行“網對網”對接。按照電力輸送中需求決定供給的屬性,蒙西電網能夠輸出多少電,由購電方華北電網決定。當時的資料稱,蒙西電網外送的數字是不到400萬千瓦,不到蒙西電網發電能力的1/10。換言之,當時蒙西電網的發電能力在4000萬千瓦以上。
對此,“能源100”在蒙西電網官方簡介中找到這樣一組數據,2017年,蒙西電網完成售電量1678.8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63%;其中,區內售電量1414.7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03%;東送華北電量264.11億千瓦時,同比降低0.71%。
2012年之前,蒙西電網窩電有多嚴重?
據了解,因為電輸不出去,蒙西夏季用電高峰時就有2400萬千瓦的裝機停機。
為了解決嚴重的窩電問題,內蒙古自治區和蒙西電網曾做過很多努力與嘗試,如提出建設兩條超高壓線路,提高蒙西電網和華北網之間的網對網交流通道送電能力,寄望國家電網為內蒙古建幾條特高壓輸電線路等,但這些嘗試在數年內均未得到落實。
國網與陜西地電恩怨
為了將富余的電送出去,蒙西電網還聯手“難兄難弟”——陜西地電,共同建設輸電線路。
據報,2012年4月25日,陜西地電和國網陜西分公司因線路建設發生“武斗”,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發生“武斗”的線路,正是為了打通陜西與蒙西電網之間的通道。
當時,這場“武斗”場面很大,規模與中石油和延長石油之間“武斗”不相上下,有文章這樣描述那場“武斗”的場景。
“超過60名民警和特警,手持防暴盾牌和警棍,來自陜地電的200多名干部職工則手持螺紋鋼、木棒等兇器,他們一哄而上,大打出手。這次事件,直接造成國家電網職工4人受傷,1人住院。”
事實上,為了爭地盤,這已經不是陜地電第一次對國家電網公司作業職工大打出手了。早在2008年,當地著名的長武事件就曾令陜西省政府頗為頭疼。
當時,長武縣公安機關一位不愿具名的警員也告訴記者,當時接警趕到現場時,有近200名的陜地電職工正在對國家電網的地基坑進行填埋。“所幸經過勸阻,沒有發生流血傷亡。”
事后,時任陜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婁勤儉出面協調本次暴力爭端,陜西省希望“國家電網讓一步。”
此外,在2009年,國家電網公司還在山東與當地供電企業發生過武斗,情況與陜西地電類似,只不過當時是山東的用電企業自行建設電廠、電網,與國家電網公司的電網斷開物理連接。最后,國家電網公司做出了妥協。
利益之爭
剪不斷,理還亂。就國家電網與蒙西電網、陜西地電等地方電網之間的恩與怨,雙方基本是各執一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在外界看來,究其核心還是利益之爭。
據悉,多年來蒙西電網一直嘗試解決外送通道問題。
但對外通道的規劃和建設,只能依靠國網對于通道建設的規劃與推進。“電力外送涉及到國家電網規劃,關乎全局,內蒙古是國家電網的重要部分,特高壓的規劃是由國家決定的。
對蒙西電網來說,特高壓直流外送通道投資少,可以直接將蒙西富余電量輸往目的地;而對于國網來說,特高壓直流電僅僅完成了一個“借路”的通道,并不能給華北區域的電力帶來多大效益,因而國網更傾向于發展特高壓交流線路。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電網不愿蒙西電網外送電力“借道”的一大原因是,蒙西電網平均上網電價更低,內蒙古的平均上網電價是0.309元,而廣東的平均上網電價為0.51元,將蒙西的電外送給廣東省的成本是每度電1毛錢,加上成本,度電成本才0.409元。蒙西的電力輸送到華東、華中、華南,必然對國網和南方電網的原有電價形成沖擊。
根據測算,若蒙西到廣東的特高壓直流線路建成,與廣東現有的電價保持一致,蒙西每年即使只向南方輸送500億度電,每度電就算蒙西電網只賺取5分錢,一年也能增加25億元的收入。
有業內專家曾表示,蒙西電力、陜西地電的實際工商業電價比國家電網公司要低一倍。而工商業電費占全部電費的85%,其中工業占70%、商業占15%。只此一項,國家電網公司的進入,就意味著當地工商業生產要承擔比地方電力公司多一倍的電價成本。
以蒙西為例,該地區素有“電價洼地”之稱,其以前工商業電價每度電3毛多,最近漲到4毛多,而蒙東的工商業電價則要每度電8毛多。這是地方政府支持本地電力公司發展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在現行的電力體制下,國家不允許電網跨網投資。《電力法》明確規定,一個供電營業區內只設立一個供電營業機構。對于通道建設投資,蒙西境內的歸內蒙古電力集團,南方五省歸南方電網,其余的歸國網。這3家,只有蒙西電網沒有跨網投資的權利。
禁外跨網投資,是蒙西電網、陜西地電等地方電網難以打通外送通道的關鍵一環,這就決定蒙西電網的富余電力要想送出去,就必需通過國家電網的超高壓、特高壓通道。至于送不送,送多少電力出去,則完全由國家電網來定。
“再想建外送通道,我們是不找國網了。”一位內蒙古電力人士曾就蒙西電網所面臨的尷尬處境如此感慨。但是,蒙西電網富余的電要送出去,還得找國家電網,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特高壓建設加快,有線路連接蒙西
目前,蒙西電網面臨的窩電問題或有所緩解。
2015年,國家電網規劃建設“五交八直”特高壓工程。有13條特高壓納入建設目錄中。其中,有的特高壓項目已經投運,且有2條聯接蒙西的通道。

據今年央視4月份的一則報道,包括蒙西至晉中特高壓交流工程,國家電網在建的9條特高壓輸電通道已經全部復工,正在加速建設。
連接蒙西的特高壓項目接連投運,相信會對蒙西電網富余電力外送提供通道與便利。饒是如此,由于國家電網、南方電網與蒙西電網、陜西地電等地方電網存在競爭關系和利益糾葛,糾紛和爭斗或一直就是未完待續。
而論電網“國家隊”與電網“地方軍”如何愉快地在一起“玩耍”,仍將是企業、政府面對的一個大話題。
注:能源100參考整理自《從“一條線半站” 向“四橫五縱”邁進——責任蒙電70年成就回顧之超高壓篇》、《特高壓外送 內蒙“窩電”的最后一劑良藥?》、《蒙西碰了國網的“壟斷禁地”》、《【改革開放四十年】春來北疆40年——內蒙古電力改革發展掠影》、《陜西地電與國家電網“武斗”背后 地電沉浮》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