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將成主體能源 看大咖談如何發展
2016-12-11 21:46:26
摘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十三五”末,天然氣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0%以上,成為主體能源之一。到2030年,天然氣消費達到一次能源消費的15%左右。

李仰哲表示,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已經經過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在正在履行程序。而按照中國14個能源專項規劃發布進度來看,電力、水電、風電、煤層氣、生物質規劃已經發布,包知天然氣在內等三項規劃,太陽能發電等五個專項規劃正在抓緊推進,均有望在年底前發布實施。
“2016年能源大轉型高層論壇”召開當日,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了《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16)》白皮書——這是我國首次發布天然氣發展白皮書。
《報告》顯示,全國常規天然氣地質資源量90萬億立方米,可采資源量 50萬億立方米。截至2015年底,全國累計探明常規天然氣地質儲量13.01萬億立方米,剩余可采儲量5.2萬億立方米;累計探明煤層氣地質儲量6293億立方米,剩余可采儲量3063億立方米;累計探明頁巖氣地質儲量5441億立方米,剩余可采儲量1302億立方米。
天然氣供應與消費能力方面,數據顯示,2005年國內天然氣產量500億立方米,2015年增至1350億立方米;200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為468億立方米,2015年消費量增至1931億立方米。
李仰哲表示,即將出臺的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全面貫徹了五大發展理念,遵循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革命的戰略思想,體現了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現代能源體系的總體要求,是一部體現創新發展的規劃,也是一部體現轉型發展的規劃。從規劃的主要目標和指標來看,“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要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氣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0%,煤炭消費比重要降低在58%以下,清潔低碳能源將成為“十三五”期間能源供應增量的主體。從規劃的主要任務和措施來看,一方面提倡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推動能源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多措并舉解決棄光、棄風等發展中的難題;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擴大天然氣消費規模,實施油品質量升級改造,著力化解煤炭過剩產能,全面實施散煤綜合治理,實施煤電超低排放和節能升級改造。
李仰哲指出,要在確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安排好天然氣的發展和應用。一要積極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二要拓展天然氣的消費市場,在居民生活、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等領域以天然氣替代煤炭。同時,大力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天然氣調峰電站,補上儲氣調峰能力不足的短板,提高保障能力。三要保障天然氣的供應安全,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調動各方勘探開發油氣資源的積極性。
李仰哲還提出能源轉型發展中需要深化研究的五個問題。一是如何才能使能源變得更經濟,二是如何把握能源建設的總量,三是能源結構調整問題,四是能源布局問題,五是市場化改革的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要爭取天然氣在“十三五”期間,能夠快速發展。“十三五”末,天然氣要占到一次能源消費比重10%以上,成為主體能源之一。到2030年,天然氣消費達到一次能源消費的15%左右,成為煤炭、石油后的第三大主體能源。
李偉還在四方面就天然氣改革提出了建議:
一是構建統一開放的中國天然氣市場體系,促進天然氣產業發展,提高天然氣的資源配置的效率,必須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的天然氣市場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放開天然氣上游領域,擴大市場準入,逐步形成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勘察、開采市場體系,積極推進天然氣管道,天然氣碼頭,儲氣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實行第三方公平介入。努力建立現貨與期貨共存的中國現代天然氣市場體系,有序推進區域性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建設。建立兼容期貨與雙邊合約,中長期交易和現貨交易相結合的現代天然氣市場體系。
二是要扎實推進市場化,形成以市場交易為基礎的中國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促進天然氣健康發展,必須加快天然氣領域的價格改革。這是能源改革的極其重要的一環,無論是過去90年代以來的能源方面的改革,無論是煤炭和石油等等。盡快構建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能源稀缺程度以及環境影響程度的價格形成機制。放開城市門站價格,氣源價格和終端銷售價格等競爭性環節的價格。由市場競爭決定。按現代的相關理念,對主干管道,分支管道,省級管道,城鎮燃氣管道,LNG的接收站等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基礎設施定價實行科學監管,嚴格監管,按照經濟規律和天然氣產業經濟技術的特征,建立合理的天然氣的價格機制和財稅制度,理順居民生活的用氣價格,完善季節性氣價,峰谷氣價,以及輔助服務氣價。研究建立天然氣資源國家收益金制度,理順國家與資源開發主體,中央與地方資源收益的分配關系等等。
三是要建立健全與天然氣成為主體能源地位相適應的中國天然氣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相關的政策支持體系,加大天然氣財稅政策的扶持力度,促進天然氣在更大范圍的推廣和使用。結合強力推進的大氣污染防治的行動計劃,有序實施城鎮天然氣氣化工程政策。特別是加快城鎮燃氣發展,在大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城市,設立無污染煤區,整治散燒煤,以氣代煤,通過完善天然氣的發電價格,大力鼓勵天然氣分布式的能源發展等。建立鼓勵天然氣發電的系統化政策措施,完善鼓勵天然氣領域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
四要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的天然氣法律法規的標準體系,目前,中國還缺乏綜合性涵蓋天然氣行業上中下游的石油天然氣法,在天然氣管網、終端消費環節,以及環境保護等方面,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的責任,依然不夠明確,當然包括了權利和義務。繼續打破地方保護,制定促進天然氣自由流動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法規,建立完善現代化的天然氣行業技術規范和標準體系。充分發揮法律法規標準對改革的引導和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能源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