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光伏“三巨頭”市值一天縮水758億,是市場過于悲觀?
2021-03-05 10:45:48
摘要:近期,A股光伏板塊遭遇深度調整,尤其以龍頭股股價下跌最為明顯。
近期,A股光伏板塊遭遇深度調整,尤其以龍頭股股價下跌最為明顯。
3月4日,A股光伏“三巨頭”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以及陽光電源的股價大跌。這其中,通威股份封跌停板,陽光電源和隆基股份股價分別跌幅15.32%、9.17%。
針對光伏龍頭股近階段的深度回調,市場多空對決進一步加劇。有機構人士對21能聞記者表示,新能源板塊長期看好的大邏輯不變,繼續看好后市表現;但也有機構分析稱,基于前期漲幅過快,A股掛不辜負板塊短期需要出清泡沫,讓估值回歸。
21能聞記者注意到,針對今日的調整,市場將光伏板塊的主要利空因素歸結為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的關于征求《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通知》)。該《通知》重點突出消納及補貼拖欠問題的解決,且被解讀為會對新項目收益率帶來影響。
那么,光伏巨頭們股價大跌的背后原因即是如此么?
政策解讀存分歧
3月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下稱《通知》),對2021年風電和光伏行業的發展給出了明確的思路。
21能聞記者注意到,與前幾年的政策內容相比,今年《通知》在項目開發規則上做出了一些改變,但確保了2021年國內光伏、風電新增項目的并網空間。
根據《通知》,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風電、光伏累計發電量占全部發電量的比重為9.5%,較2019年提升了0.9個百分點,新能源綠色電能替代作用不斷增強。
發電量目標占比進一步提升1.5個百分點,意味著我國今年鼓勵風電、光伏項目建設的基調并未改變。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若要達到上述發電量比例,今年我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至少需要達到110GW。但眼下,國內風電、光伏行業存在著大量的存量項目。國家能源局對此也一改往年下發具體指標的做法,對今年風電、光伏項目的開發規則進行了調整。
這樣的改變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下放新增規模權限,由省級主管部門決定。
《通知》顯示,2021年國家能源局將通過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下稱“非水權重”)來指導各省的年度新增并網規模,不再下發具體指標。而根據“非水權重”,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自行計算年度新增風、光伏裝機規模,合理確定本地區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年度新增并網規模和新增核準(備案)規模。此外,《通知》還要求,各地落實“非水權重”所必需的新增裝機,由電網企業保障并網。
其次,配置競爭性項目。
《通知》指出,省級能源主干部門就納入保障性并網規模的項目展開競爭性配置,由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以項目上網電價或同一業主在運補貼項目減補金額等為標準進行。對此,《通知》舉例說明,某投資企業在A省擁有存量補貼項目,補貼額度為0.2元/千瓦時,如果該企業想要競爭該省2021年建設指標,一可以通過降低上網電價(低價上網),二是可以降低存量項目的補貼額度(不超過0.2元/千瓦時),間接可以提高投資企業資金流動性,將拖欠的補貼置換為平價項目的新指標。
不過,這一點也成為市場爭議的焦點。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21能聞記者,“上述舉例實則表達了主管部門希望企業通過存量補貼來置換并網規模的意圖,這樣的方式對企業而言并不是好消息。”因此,有觀點認為,在前述規則之下,未來新能源企業在獲取新項目時,只能通過低價上網或者降低補貼額度的方式來獲得并網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項目收益率。與此同時,上述內容也傳遞出相關部門對國內現有風電、光伏項目補貼支付推遲,且在金融方面不會有新支持的信號。
事實上,對于主管部門而言,重點關注新能源的消納及補貼拖欠已經迫在眉睫。
2021年,我國光伏行業邁入平價上網時代,但補貼拖欠、電網消納等歷史遺留問題正在阻礙著國內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針對市場對《通知》的解讀,中金公司認為過于悲觀。“一方面該文件更加保障了2021年風、光新增并網量,另外也有助于存量欠補項目加快回籠資金。”
該機構認為,《通知》中提出的“優先鼓勵保障性并網規模與減補金額相掛鉤”的相關政策,一方面能夠使得存在欠補貼的企業有優先獲取資源的機會,另一方面也通過高于未進行減補方式配置項目的電價來變相加快拖欠補貼項目的補貼回款。
估值需回歸理性
綜合近日的市場消息,眼下光伏行業并不存明顯利空的因素。即便上述《通知》釋放未來風電、光伏項目建設的市場化新規則,但國內光伏市場終將需要迎來市場化機制。
實際上,自去年底今年初,市場針對光伏板塊是否存在泡沫而引發大討論之時,短期估值回歸理性幾乎成為必然事件。
整體而言,包括龍頭企業在內,過去一年股價的過快上漲使得自身估值的提升速度超過了公司自身業績釋放的程度。以陽光電源為例,今年2月份,該公司盤中股價最高達到122.18元/股,總市值也突破1780億元,緊隨隆基股份、通威股份身后。
但該公司的業績數據顯示,2020年,陽光電源預計實現營業收入190億元至200億元,同比增長46%至5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8.50億元至20.50億元,同比增長107%至130%。參照該業績數據,陽光電源的市盈率達到96.21倍,遠遠超過同期光伏板塊50倍的市盈率。
高估值需要高業績的支撐,但眼下,因硅料漲價引發的產業鏈價格的再度上漲,致使短期內的行業需求遭遇負面影響。
今年以來,上游多晶硅料價格持續上漲。根據業內機構PVInfoLink的數據,本周單晶用硅料價格最高報價已經超過每公斤110元。該機構分析稱,“目前不少廠家反映105元的價格水平已經難以拿到大廠料源,預期下周漲價情勢依然持續。”
硅料的價格上漲傳導至硅片和電池片環節。近日,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相繼宣布上調硅片價格,而電池片廠商也在向市場傳遞醞釀漲價的信息。疊加輔材價格堅挺,下游組件廠商成本壓力增大。
產業鏈價格上漲,對于進入平價上網時代的光伏行業而言并無益處。而在近期行業的生產環境較為不利的情況下,部分企業自身還面臨競爭壓力。
近兩個交易日,通威股份股價累計下跌超過18%,總市值跌破1800億元。業內觀點指出,導致這家硅料龍頭企業股價大跌的直接因素是顆粒硅技術的“來勢洶洶”。
近期,由其競爭對手保利協鑫能源主導的顆粒硅項目正在穩步擴產,或將導致通威股份市場份額的下降。對此,3月4日,通威股份證券部人士回應稱,“顆粒硅技術對公司沒有影響,公司經營層面正常。”
不過,在A股市場整體回調之際,高估值的光伏龍頭企業股價借此調整也在情理之中。截至3月4日收盤,A股光伏“三巨頭”當日市值累計蒸發758億元。(21能聞)